微农资网,关注农资那些事儿,分享农作物种植技术,植保技术,病虫害防治小技巧,关注微农资网微信号weinongziwang

小麦赤霉病最佳防治时期,该用什么药防治?

植保技术 admin 4527℃ 0评论

小麦赤霉病俗称红头、烂麦头、赤曲病、麦穗枯、红麦头等,是我国小麦的重要病害之一,在全国各麦区均有分布。其中,淮河以南以及长江中下游麦区发生最为严重,黑龙江春麦区也常严重发生。发生区城已波及黄淮海和西北等广大冬麦区。该病除引起严重产量损失外,致病镰刀菌还可产生多种毒素,危害人畜健康,严重影响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

病害症状:

小麦从幼苗到抽穗期都可受赤霉病为害,引起苗枯、穗腐、茎基腐、秆腐,以穗腐影响最大。

苗腐:

是由种子带菌或土壤中病残体侵染所致。先是芽变褐,然后根冠随之腐烂,轻者病苗黄瘦,重者死亡,枯死苗湿度大时产生粉红色荷状物(病菌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座)

穗腐:

小麦扬花时,初在小穗和颖片上产生水渍状浅褐色斑,渐扩大至整个小穗,小穗枯黄。湿度大时,病斑处产生粉红色胶状霉层。后期产生密集的蓝黑色小颗粒(病菌子囊売)。籽粒干瘪并伴有白色至粉红色霉层。小穗发病后扩展至穗轴,病部枯褐,使被害部以上小穗形成枯白穗茎基腐:自幼苗出土至成熟期均可发生,麦株基部组织受害后变褐腐烂,致全株枯死。

杆腐:

多发生在穗下第一、二节,初在叶鞘上出现水渍状褪録斑后扩展为淡褐色至红褐色不规则形斑或向茎内扩展。病情严重时,造成病部以上枯黄,有时不能抽穗或抽出枯黄穗。气候潮湿时病部表面可见粉红色层。

小麦赤霉病

发生规律:

小麦赤病由多种镰刀菌引起,我国主要有2种,北部麦区以禾谷镰孢菌为主,南部麦区以亚细亚孢菌为主。

赤霉病菌是一种兼性寄生菌。我国中、南部稻麦两作区,病菌在稻柱和玉米,棉花等多种作物病残体中越冬,在水田内越夏。翌年春,病菌产生子囊壳,放射出大量的子囊孢子,借风雨传播,侵染麦穗(图23)。病穗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可再次侵染为害。我国北部、东北部麦区,病菌能在麦株残体、带病种子和其他植物如稗草,玉米、大豆、红墓等残体上以菌丝体或子囊壳越冬。北方冬麦区则以菌丝体在小麦,玉米穗轴上越夏、越冬,次年条件适腐。该病的发生与流行取决于气候条件、菌量和小麦生育期的相互吻合程度。

1.、气候条件

赤霉病是一种高温高湿病害。病菌的生长、发育、繁殖和侵染特别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以湿度最为重要。所以群众说“赤霉病是雨天生”。温度影响发病的早晚和快慢,以25℃最为有利,低于23.7℃一般不发病。湿度影响子囊壳的形成和子囊孢子的释放。空气相对湿度低于81%,子囊孢子不能放射,有水滴存在的情况下,放射速度加快。因此,小麦开花期,高温、高湿气候到来的早迟和持续时间的长短,是影响赤霉病发生早晚和流行程度的决定因素。高温高湿天气来得早,持续时间长,发病就早而重。

2、菌量稻柱和多种作物病残体上产生的子囊孢子是病害重要的初侵染源,因而其发生量是病害流行的一个重要因子。田间稻柱和病残体带菌率高,空中病菌孢子多,病害就有可能大流行。稻桩和病残体上子囊売发生时间的早晚和多少除取决于温,湿度条件外,还和土壤中越冬菌量有密切关系。

3、生育期小麦不同生育阶段感病性有明显差异。各生育期中以开花期最易感病,抽穗期次之,乳熟期又次之,至蜡熟期发病很轻微。在温度条件适宜情况下,小麦抽穗至扬花阶段阴雨连绵,往往是造成赤霉病流行的关键。抽穗扬花不整齐,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4.、栽培条件地势低洼、排水不良、黏重土壤、偏施氮肥、植株密度大、田间部闭发病重:迟熟,颖壳较厚,不耐肥的品种发病较重。

小麦赤霉病

防治方法:

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选用抗病品种,关键时期进行

1、播种前做好品种的选择和前茬作物残体的处理赤霉病常发区应选种中等抗性以上的品种.不种高感品种。利用机械处理等方式粉碎前茬作物残体,翻埋土下,使土壤表面无完整秸秆残留。根据土壤的含钾状况,基肥施用含钾的复合肥,一般可亩施含钾复合肥15-25千克或氯化钾8~12千克,以提高小麦的抗病性。

2、冬春季要做好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赤篝病的发生与土壤湿度和空气湿度有密切关系,麦田冬春季做好开沟排水,不利于病菌子囊壳的产生、发育和侵染。要倣到雨过田干,沟内无积水。在弱中筋小麦产区,基肥和追肥的氯肥使用量比例控制在7:3,以加快小麦的灌浆成熟,减少赤霉病的侵染和为害。

3、小麦抽扬花期做好喷药防治

(1)防治时期:小麦开花灌浆期是麦穗最易感病的阶段,在齐穗至开花初期用药防治效果最好。一般根据天气预报,以开花灌浆期可能遇雨的麦田作为重点防治对象田。

(2) 防治次数: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次数取决于天气情况和小麦品种特性。在初次用药后7天内,如遇连续高温多雨天气,必须进行第二次防治。对于高感品种或开花整齐度差,花期相差7天以上的田块,也应进行第二次防治。两次防治时间间隔7天左右。

(3)防治药剂:推荐使用多菌灵每亩40~50克(有效成分),以超微粉剂效果最佳。也可使用一些复配剂,如多菌灵与三唑的复配剂,但多菌灵的有效用量每亩不应少于30克。此外,用30%戊·福(戊唑醇·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毎亩90克、25%氰烯菌酯每亩100–150克、50%多酮每亩90克,防病效果也较好。防治时手动喷雾器使用0.7毫米的喷片,每亩用水量20–30升;机动弥雾机,每亩用水15升。在用低量弥雾防治赤霉病时以选择微粉剂、胶悬剂、可溶性粉剂为宜。在防治赤霉病时要注意兼治白粉病,纹枯病和麦斯等病虫害。

转载请注明:微语农言 » 小麦赤霉病最佳防治时期,该用什么药防治?

了解更多农资产品应用技巧,欢迎添加农业技术指导员交流,微信号:weinongziwang
免责声明:文中使用技术仅供阅读,应用可能存在风险,请自行结合实际情况酌情考虑。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互联网,不知原作者未能署名请见谅,如有异议请联系处理。微语农言,微农资网关注农资那些事儿!http://www.weinongzi.com
喜欢 (4)or分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