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农资网,关注农资那些事儿,分享农作物种植技术,植保技术,病虫害防治小技巧,关注微农资网微信号weinongziwang

虫传小麦病毒病(黄矮病、从矮病、矮缩病和线条花叶病)

植保技术 admin 4311℃ 0评论

在我国发生的由介体昆虫传播的小麦病毒病主要有黄矮病、从矮病、矮缩病、红矮病和线条花叶病等。其中黄矮病分布较广,其余多限于在特定地区发生。我国于1960年在陕西、甘肃的小麦上发现小麦黄矮病,是小麦最重要的病毒病害。小麦从矮病在20世纪60和70年代曾在我国西北、华北等地的部分地区流行,80年代又在内蒙古,黑龙江部分地区流行,该病除为害小麦外还为害大麦、黑麦、谷子、燕麦、部分高粱品种及狗尾草,画眉草、马唐草等24属65种作物及杂草。

2007年春,小麦矮缩病毒病在陕西韩城北部地区的新域、西庄和龙门镇等地严重发生,发病面积约为1万亩,发病田平均病株率为80%,严重矮缩病株约占20%,发病田减产达50%–80%。这是中国首次报道了小麦矮缩病毒病在中国境内的大发生。红矮病和线条花叶病仅在陕西和甘肃的局部地区分布。

病害症状:

1.田间症状小麦受黄矮病毒侵染后,苗期感病植株生长缓慢,分葉减少,扎根浅,易拔起。病叶自叶尖褪绿变黄,叶片厚硬。返青拔节后新生叶片继续发病。病株矮化,不抽穗或抽穗很小。技节孕穗期感病的植株较矮,根系发育不良。典型症状是新叶从尖开始发黄,随后出现与叶脉平行,但不受叶脉限制的黄绿相间的条纹,沿叶缘向叶茎部扩展蔓延,黄化部分约占全叶的13-1/2。病叶质地光滑,后期逐渐黄枯,而下部叶片仍为绿色。病株能抽穗,但籽粒秕瘦。穗期感病的植株一般只旗叶发黄,呈鲜黄色,植株矮化不明显,能抽穗,粒重降低。大麦幼苗感病后严重矮缩,分蘖增多,叶片变硬发脆,叶尖开始变黄,呈鲜艳的金黄色或橙色,有光泽,不抽穗或抽穗很小,籽粒很少,且不饱满。拔节期感病,节间缩短,植株显著矮化,分蘖增多,叶片呈金黄色。抽穗后感病,一般只旗叶呈金黄色,矮化较轻,能抽穗,耔粒秕瘦。

小麦矮缩病

小麦丛矮病的特征是上部叶片有黄绿相间的条纹,分蘗显著增多,植株矮缩,形成明显的丛矮状。冬前感病的植株大部分不能越冬而死亡,轻病株返青后分蘖继续增多,表现细弱,叶部仍有明显黄绿相间的条纹,病株严重矮化,一般不能拔节抽穗,有的早期枯死。冬前染病较晚尚未表现症状以及早春染病的植株,在返青和拔节期陆续显症,心叶有条纹,与冬前显病植株相比,叶色较为浓绿,茎稍粗杜,多不能抽穗或抽穗后不结实。拔节以后感病的植株仅上部叶片显条纹,能抽穗,但籽粒秕瘦。孕穗期染病的植株症状不明显。植株染病后严重矮缩,分无限增多,这是该病区别于其他病毒病的重要特征。

小麦矮缩病在拔节之前受到侵染会造成植株严重矮缩,从此植株就不再增高。节之后,受侵染的小麦分葉长短不一,根部有众多的小分蘖产生。发病植株的叶片病害症状呈现多样性:有的严重黄化;有的保持着浓绿的颤色:有的叶片具有褪绿斑晕圈,叶尖呈现紫褐色;有的叶片、叶脉黄绿相间;有的叶片有不规则的褪绿斑块;有的植株的心叶失绿变黄:发病严重的植株不会抽穗或抽穗很少,病株矮化严重,分少严重时病株在拔节前即死亡,轻病株虽能拔节,多不抽穗,有的虽抽穗但籽粒不实。

2.病原特征及传毒介体大麦黄矮病毒是一类+SRNA病毒, BYDVS为对称球形病毒,外売为二十面体(T=3),无包膜。由蚜虫以循徊型持久传播,病毒粒体在蚜虫体内不增殖,不能通过汁液摩擦接种。病毒在植物体内仅局限于韧皮部组织,开且在寄主体内的浓度很低。

小麦丛矮病是由北方禾谷花叶病所致。病毒质粒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内,常单个、多个、成层或成簇地包于内质网膜内。在传毒灰飞虱唾液腺中病毒质粒只有核衣壳而无外膜。病毒的传毒介体为灰飞虱。

小麦矮缩病毒是玉米线条病毒属的成员。属于第1亚组联体病毒。它是由蛋白衣売包裏的、李生颗粒形态的植物病毒,颗粒直径为18纳米,蛋白衣売呈六边形。该病毒由条沙叶蝉传播为害,以成、若虫刺吸作物茎、叶,致受害幼苗变色,生长受到抑制。

发生规律:

我国虫传小麦病毒病发生呈现暴发性间歇为害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年份和地区间的发病面积波动很大,分别在1987、1993,1996和1999年发生中度偏重为害或大流行,并以西北和华北地区为害较重。其中,1999年在全国范围大流行,发病面积达2350.77万亩。我国西北的陕西,甘肃和宁夏等省(自治区)是虫传小麦病毒病的常发区,该地区的生态和气象条件与耕作栽培制度等非常适合黄矮病的发生。

1.小麦品种抗病性小麦品种抗病性的强弱对病毒病发生有重要的影响。小麦品种(系)对虫传病毒病的抗病性存在一定差异。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鉴定了4万多份小麦品种(系)对黄矮病的抗性,在普通小麦品种(系)中未发现抗黄矮病材料,但衣家品种中存在较好的耐病品种。国外已育成了一系列抗黄矮病小麦品种。

2.介体密度与毒源数量传毒介体昆虫的虫口密度和带毒率高低是决定虫传小麦病毒病发病轻重的主要原因。一般是冬麦早播病重,适期迟播病轻;点插稀植病重,条播密植病轻;阳坡地病重,阴坡地病轻;旱地病重,水浇地病轻;路边地头、杂草丛生的地块病重,精耕细作、小麦长势好的地块病轻。对小麦丛矮病来说,冬麦区灰飞虱秋季从带病毒的越夏寄主上大量迁飞至麦田为害,造成早播麦苗发病。越冬带毒若虫在杂草根际或土缝中越冬,是翌年毒源,次年迁回麦田为害。

小麦成熟后,灰飞虱迁飞至自生麦苗、水稻等禾本科植物上越夏。小麦、大麦等是病毒主要越冬寄主。因此,套作麦田有利于灰飞虱迁飞繁殖,发病重;冬麦早播发病重;邻近草坡、杂草丛生麦田病重;夏秋多雨冬暖春寒年份发病重。由于小麦矮缩病在我国发现的时间不长,对其发病规律缺乏深入了解。初步调查分析表明,其发生轻重与越夏栖息地和麦田条沙叶蝉的虫口密度与带毒率明显相关。

3.气象因素影响小麦病毒病发生程度的气象因素主要是温度和湿度。对于虫传病毒来说,适合麦蚜、灰飞虱和叶蝉取食繁殖、传插病毒安全越冬和越夏、早春提早活动的气象条件,容易造成小麦病毒病的大流行。上一年冬季温暖且降水量少、早春2–3月气温偏高,拔节孕穗期遇低温,以及倒春寒等均有利于病毒病发生。

防治方法:

虫传小麦病毒病的防治采取以鉴定、选育抗(耐)病丰产良种为主,辅助以治虫防病,改进栽培技术等综合措施。

1.选种抗耐病品种

(1)种子处理:在小麦播种前采用药剂拌种和处理土壤是防治麦并可兼治地下害虫的较好措施。可选用50%辛硫磷乳油按种子重量的0.2%拌种,或用35%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按种重0.3%剂量包衣,也可用48%毒死蜱乳油按种重的0.3%拌种,拌种后堆闷4–6小时便可播种。重发生区要将土壤处理和种子拌种相结合进行防治,土壤处理可以每亩用3%辛硫磷顆粒剂2–25千克均匀撤施于地面,随后将其翻入土中。

(2)喷药治:在一般情况下,拌种地块冬前可以不治。但如冬前气温较高、干旱,则必须加强田间麦斯调查。根据各地虫情,在10月下旬至11月中甸喷1次药,以防止麦蚜在田间蔓延、扩散,减少麦斯越冬基数。冬麦返青后到拔节期防治1–2次,控制麦斯与小麦黄矮病的流行。春麦区根据虫情,在5月上、中句喷药效果较好。可用药剂有: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莫比朗啶虫脒乳油2000倍液、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100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5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10%氯菊酯乳油1500倍液等。

3.农业栽培措施加强栽培管理,因地制宜地合理调整作物布局,安排好茬口,及时消灭田间及附近杂草。冬麦区适期迟播,春麦区适当早播,合理密植,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如在种植糜子的地区,尽量压缩糜子的种植面积,可以减少麦蚜和病毒的越夏数量,起到一定的防病作用。

转载请注明:微语农言 » 虫传小麦病毒病(黄矮病、从矮病、矮缩病和线条花叶病)

了解更多农资产品应用技巧,欢迎添加农业技术指导员交流,微信号:weinongziwang
免责声明:文中使用技术仅供阅读,应用可能存在风险,请自行结合实际情况酌情考虑。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互联网,不知原作者未能署名请见谅,如有异议请联系处理。微语农言,微农资网关注农资那些事儿!http://www.weinongzi.com
喜欢 (6)or分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