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农资网,关注农资那些事儿,分享农作物种植技术,植保技术,病虫害防治小技巧,关注微农资网微信号weinongziwang

大蒜疫病、大蒜叶枯病、大蒜紫斑病如何防治?

植保技术 admin 10725℃ 0评论

一、大蒜叶枯病

症状:主要危害叶或花梗。叶片染病多始于叶尖或叶的其他部位,初呈花白色小圆点,扩大后成不规则形或椭圆形灰白色或灰褐色病斑,其上生出黑色霉状物(即为病菌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严重时病叶枯死。染病花梗易自病部折断,后期病部散生许多黑色小粒点,危害严重时不能正常抽薹。

病原:此病由真菌子囊菌亚门枯叶格孢腔菌侵染所致。

dsykb

发病规律:

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分生孢子萌发率为16.4%~41.3%,无论有无伤口病菌均可侵染大蒜,一般6月下旬始发,7月进入发病高峰期,影响病情的天气因素主要是7月份大蒜孕薹和抽穗期雨量和降雨三次以上,月均温24~28℃,该病大流行。

防治方法:

1. 大蒜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

2. 实行轮作、秋灌、深翻;

3. 发病初期喷洒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苯菌灵WP1500倍液,50%多霉灵(多菌灵.万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隔10天,连续防治2~3次。

二、大蒜疫病

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叶片染病初在叶片中部或叶尖上生苍白色至浅黄色水浸状斑,边缘浅绿色,病斑扩展快,不久半个叶片萎垂,湿度大时病斑腐烂,其上产生稀疏灰白色霉。花茎染病,亦呈水浸状腐烂,至全株枯死。

病原:属鞭毛菌亚门真菌,称葱疫霉。

dsyb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和厚垣孢子在病株地下部分或土壤中越冬,(微农资http://www.weinongzi.com)翌春条件适宜时病部产生孢子囊和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借风雨和灌溉水传播蔓延,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温湿度条件适宜,病害蔓延很快,短时间内可致全田毁灭。病菌喜高温、高湿条件,发病适温25~32,相对湿度高于95%并有水滴存在条件下易发病。露地大蒜在多雨季节或棚室大蒜放风不及时或浇水过量,形成高温高湿条件发病重。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如紫皮蒜、苍山蒜等。

2、采用小垅或高畦栽培,露地栽培大蒜要注意排涝,防止湿气滞留。

3、重病地与非葱蒜类进行2-3年轮作。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

4、发病初期喷洒72%克露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喷雾。

5. 对上述杀菌剂产生抗药性时,可选用69%安克锰锌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

三、大蒜紫斑病

症状 :大田生长期间危害叶和苔,贮藏期间危害鳞茎。苗期就可开始发病,但生长后期危害较重。田间发病都从叶尖或花梗中部开始,几天后蔓延至下部,初呈稍凹陷白色小斑点,中央微紫色,扩大后呈黄褐色纺锤形或椭圆形病斑,湿度大时,病部产生黑色霉状物(病菌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病斑多具同心轮纹,易从病部折断。贮藏期间的鳞茎颈部变为深黄色或红褐色软腐状。

dszbb

病原:为葱链格孢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发病规律:

北方寒冷地区则以菌丝体在寄主植株体内或随病残体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产出分生孢子,借气流或雨水传播。病菌经气孔、伤口或直接穿透表皮侵入,潜育期1~4天。病菌产生分生孢子需要高湿度,孢子萌发和侵入需有水滴存在。病菌喜温暖高湿环境,发病最适宜的环境条件为温度20~27℃,相对湿度90%以上。浙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大蒜紫斑病的主要发病盛期为春季4~6月;秋季9~10月。大蒜紫斑病感病生育期在生长后期。

防治方法:

1、与非葱类作物实行2年以上轮作。

2、选用抗病品种:选择较抗病的品种,如紫皮洋葱较抗病,白皮品种较感病

3、加强培育管理:清沟排水,发病后适当控制浇水;多施底肥,增施磷钾肥;及时治虫,促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带出田间集中销毁。

4、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保护,药剂可选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64%杀毒矾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等,喷雾防治。每隔7~10天1次,连用2~3次,具体视病情发展而定。

转载请注明:微语农言 » 大蒜疫病、大蒜叶枯病、大蒜紫斑病如何防治?

了解更多农资产品应用技巧,欢迎添加农业技术指导员交流,微信号:weinongziwang
免责声明:文中使用技术仅供阅读,应用可能存在风险,请自行结合实际情况酌情考虑。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互联网,不知原作者未能署名请见谅,如有异议请联系处理。微语农言,微农资网关注农资那些事儿!http://www.weinongzi.com
喜欢 (37)or分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