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农资网,关注农资那些事儿,分享农作物种植技术,植保技术,病虫害防治小技巧,关注微农资网微信号weinongziwang

小麦纹枯病防治方法

植保技术 微语农言 1897℃ 0评论

小麦纹枯病

小麦纹枯病又称立枯病、尖眼点病。病菌主要是禾古丝核菌Rhizoctonia cerealis Vander Hoven 和立枯丝核Rhizoctonia solani Kvhn。

小麦纹枯病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小麦主产区,尤以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河北、陕西、湖北及四川等省麦区发生普遍且为害严重。感病麦株因输导管组织受损而导致穗粒数减少、籽粒灌浆不足和千粒重降低,造成产量损失一般10%左右,严重者达30%-40%。

症状特征:

主要发生在叶鞘和茎杆上。幼苗发病初期,在地表或近地表的叶鞘上先产生淡黄色小斑点,随后呈典型的黄祸色梭形或眼点状病斑,后期病株基部茎节腐烂,病苗枯死。小麦拔节后在基部叶鞘上形成中间灰色、边缘棕褐色的云纹状病斑,病斑融合后,茎基部呈云纹花状,并继续沿叶鞘向上部扩展至旗叶。后期病斑侵人茎壁后,形成中间灰褐色、四周褐色的近圆形或椭圆形眼斑,造成茎壁失水坏死,最后病株枯死,形成死白穗。麦株中部或中下部叶鞘病斑的表面产生白色霉状物,最后形成许多散生圆形或近圆形的褐色小颗粒状菌核。

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核或菌丝体在土壤中或附着在病残体上越夏或越,成为初侵染主要菌源。冬前病害零星发生,播种早的田块会有一个明显的侵染高峰;早春小麦返青后随气温升高,病情发展加快;小麦拔节后至孕穗期,病株率和严重度急剧增长,形成大病高峰;小麦抽穗后病害发展缓慢。但病菌由病株表层向茎秆扩散,严重度上升,造成田间枯白穗。病害的发展受日均温度影响大,日均温度20~-25℃时病情发展迅速,病株率和严重度急剧上升;大于30℃,病害基本停止发展。冬麦播种过早、密度大、冬前旺长、偏施氮肥或使用带有病残体而未腐熟的粪肥、春季受低温冻害等的麦田发病重。秋、冬季温度和春季多雨、病田常年连作,有利于发病小麦品种间对病害的抗性差异大。

小麦

防治措施:

该病属于土传性病害,在防治策略上应采取“健身控病为基础,药剂处理种子早预防,早春及拔节期药剂防治为重点”的综合防治策略。

1、预防措施

(1)、选用抗病耐病品种。

(2)、合理施肥。配方施肥,増施经高温腐熟的有机肥,不偏施、过施氮肥,控制小麦过分旺长。

(3)、适期播种。避免早播,适当降低播种量。及时清除田间杂草。雨后及时排水。

2、化学防治

(1)、播种前药剂拌种用种子重量0.03%的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或0.0125%的12.5%烯唑醇(速保利)可湿性粉剂拌种。

(2)、翌年春季小麦拔节期,亩用有效成分井网霉素10克,或井冈・蜡芽菌(井网霉素4%、蜡质芽孢杆菌16亿个/克)26克,或烯唑醇7.5克。选择上午有露水时施药,适当增加用水量,使药液能充分接触到麦株基部。

转载请注明:微语农言 » 小麦纹枯病防治方法

了解更多农资产品应用技巧,欢迎添加农业技术指导员交流,微信号:weinongziwang
免责声明:文中使用技术仅供阅读,应用可能存在风险,请自行结合实际情况酌情考虑。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互联网,不知原作者未能署名请见谅,如有异议请联系处理。微语农言,微农资网关注农资那些事儿!http://www.weinongzi.com
喜欢 (4)or分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