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吡蚜·呋虫胺水分散粒剂,有效成分及其含量:呋虫胺20%, 吡蚜酮50%
产品性能:
是由三嗪酮类的吡蚜酮与第三代新烟碱类的“呋喃烟碱”呋虫胺的混合制剂。吡蚜酮与呋虫胺科学混配,对稻飞虱防效较好,产品具有触杀、胃毒及良好的内吸传导活性,持效期长。
呋虫胺为最新一代超级烟碱类杀虫剂。其与现有的烟碱类杀虫剂的化学结构可谓大相径庭,它的四氢呋喃基取代了以前的氯代吡啶基、氯代噻唑基,并不含卤族元素。同时在性能方面也与烟碱有所不同杀虫谱更广,故而将其称为“呋喃烟碱”。
吡蚜酮属于吡啶类或三嗪酮类杀虫剂,是全新的非杀生性杀虫剂,该产品对多种作物的刺吸式口器害虫表现出优异的防治效果。吡蚜酮对害虫具有触杀作用,同时还有内吸活性。在植物体内既能在木质部输导也能在韧皮部输导;因此既可用作叶面喷雾,也可用于土壤处理。由于其良好的输导特性,在茎叶喷雾后新长出的枝叶也可以得到有效保护。
使用方法:
防治水稻稻飞虱,用药量(制剂量/亩) 8-11克/亩,喷雾。
技术要求:
1、防治稻飞虱时,于卵孵盛期或低龄若虫盛发期,每亩至少2桶水(30公斤),喷雾均匀 周到,尤其稻丛下部。
2、田间有一层浅水,效果更好。高抗性地区可适当增加用药量。
3、大风天或预计1小时内下雨,请勿施药。
4、本品在水稻上的安全间隔期为21天,每季最多使用1次。
注意事项:
1、建议与其他作用机制不同的杀虫剂轮换使用。
2、本品对蜜蜂、家蚕、赤眼蜂生物有毒,施药期间应避免对周围蜂群的影响,周围开花植物花期、蚕室和桑园附近禁用。
3、不能与碱性农药等物质混用。
注意:因各地病、虫、草害发生情况,用药水平,环境气候不一样,文中使用技术仅供参考,如需实际应用请自行结合当地情况酌情考虑。微农资,关注农资那些事儿!
转载请注明:微语农言 » 70%吡蚜·呋虫胺水分散粒剂治什么虫子?用法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