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玉米粗缩病?如何防治玉米苗枯病?
玉米粗缩病:
玉米粗缩病是一种灰飞虱传播的病毒性病害,发生普遍。春玉米和早播夏玉米发病重,麦田套种玉米发病也重,对玉米的产量影响很大,严重的可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
发病症状:
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感染发病,以苗期受害最重。在玉米5~6片叶即可显症,心叶不易抽出且变小,可作为早期诊断的依据。开始在心叶基部及中脉两侧产生透明的油浸状褪绿虛线条点,逐渐扩及整个叶片。病株叶片宽短僵直,叶色浓绿,节间粗短,顶叶簇生状如君子兰。叶背、叶鞘及苞叶的叶脉上具有粗细不一的蜡白色条状突起,有明显的粗糙感。至9-10叶期,病株矮化现象更为明显,上部节间短缩粗肿,顶部叶片簇生,病株高度不到健株一半,多数不能抽穗结实,个别雄穗虽能抽出,但分枝极少,没有花粉。果穗畸形,花丝极少,植株严重矮化,雄穗退化,雌穗畸形,严重时不能结实。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玉米粗缩病以带毒灰飞虱传播病毒。灰飞虱若虫或成虫在地边杂草下和田内麦苗下等处越冬,为翌年初侵染源。冬小麦也是病毒的越冬寄主。春季带毒的灰飞虱将病毒传播到返青的小麦上,以后由小麦和地边杂草等处再传到玉米上。此病发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灰飞虱田间数量和带毒个体的多少,并且与栽培条件有关,早播玉米发病重于晩播玉米,靠近地头、渠边、路旁杂草多的玉米发病重,靠近菜田等潮湿而杂草多的玉米发病重,不同品种之间发病程度有一定差异。
防治要点:
玉米粗缩病目前尚无持效药剂防治,一且发病基本上无产量。因此,要坚持虫防病的原则,采取减少灰飞虱虫源和做好传毒昆虫防治等措施,力争把传毒昆虫消灭在传毒之前。
(1)、选种抗、耐病品种。
(2)、农业防治:在小麦、玉米等作物播种前和收获前清除田边、沟边杂草,精耕细作,及时除草,以减少虫源。适当调整玉米播期,使玉米苗期错过灰飞虱的盛发期。合理安排种植方式。加强田间管理,及时追肥浇水,提高植株抗病力。结合间苗定苗,及时拔除病株,以减少病株和毒源,严重发病地块及早改种豆科作物或甜、糯玉米等,以增加经济收入。
(3)、药剂防治:小麦:一是播种时采用内吸性杀虫剂大面积拌种或包衣,可用40%甲基异柳磷按种子量0.2%拌种或包衣,以減少越冬虫源。二是结合麦斯防治,采用麦蚜、灰飞虽兼治的药剂或者在防治麦蚜药剂中加人防治灰飞虱药剂进行麦蚜防治,包括苗蚜防治和穗蚜防治。麦蚜、灰飞虱兼治的药剂可亩用10%呲虫啉10克对水喷雾防治;也可在麦蚜防治药剂中加入25%捕虱灵20克兼治。
玉米:一是用内吸性杀虫剂拌种或包衣,可用60%高巧拌种或包衣;二是在出苗前进行药剂防治,可亩用10%吡虫啉10克对水喷雾防治;三是玉米出苗后,在玉米三、四叶期,对田间及地块周围喷药液防治灰飞虱。药剂0%吡虫啉15克,对水30-40千克喷雾;也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30毫升对水30-40千克喷雾。喷药力求均匀周到,隔7天再防治1次,以确保防治效果。并做到统一时间、统一药剂、统一方法、统一施药,提高防治效果。也可在灰飞虱传毒为害期。
(4)、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合理施肥、灌水,加强田间管理,缩短玉米苗期时间,减少传毒机会,提高玉米抗病力。实践证明,增施有机肥、调节N、P、K肥的比例、用量和施肥,搞好配方施肥,增施锌、铁等微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能有效地减轻该病的发生。
转载请注明:微语农言 » 玉米粗缩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