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农资网,关注农资那些事儿,分享农作物种植技术,植保技术,病虫害防治小技巧,关注微农资网微信号weinongziwang

玉米瘤黑粉病防治技术

农技问答 admin 1718℃ 0评论

如何防治玉米瘤黑粉病?

玉米黑粉病在我国各玉米产区均有发生,是玉米生产中的重要病害。由于病菌侵染植株的茎杆、果穗、雄穗、叶片等幼嫩部位,所形成的黑粉消耗大量的植株养分或导致植株空秆不结实,严重威助玉米生产。

(1)为害症状:

玉米瘤黑粉病病原为玉米瘤黑粉菌,是局部侵染。植株的气生根、茎、叶、叶鞘、雄花及雌穗等幼组织都可被侵害。被侵染的组织因病菌代谢产物的刺激而肿大成菌瘤,外包有寄主表皮组织形成源膜,均为白色或淡紫红色,渐变成灰色,后期变为黑灰色,有的群众称之为长“蘑菇”。菌瘿成熟后散出大量黑粉(冬孢子)。田间幼苗高33厘米左右时即可发病,多在幼苗基部或根茎交界处产生菌瘿。病苗扭曲抽缩,时箱及心叶破裂紊乱,严重的会出现早枯。如叶片被感染,一般形成的菌有豆粒或花生粒大小;如在茎或气生根上被感染,则形成的菌如挙头大小;雌穗被侵染,多在果機上中部或个别籽粒上形成菌寝,严重的全德形成大而畸形的菌瘤。

玉米

(2)发生规律:

该病在玉米的生育期内可进行多次侵染,玉米抽穗前后1个月为该病盛发期,直至玉米老熟后才停止侵害。高温高湿利于孢子萌发,发病适温26-35℃玉米抽雄前后遭遇干旱,抗病性受到明显削弱,此时若遇到小雨或结露,病原菌得以侵染,就会严重发病。玉米生长前期干旱,后期多雨高湿,或干湿交替,有利于发病。遭受风雨或冰雹袭击后,植株伤口增多,也有利于病原菌侵入,发病趋重。玉米螟等害虫既能传带病原菌孢子,又造成虫伤口,因而虫害严重的田块,瘤黑粉病也严重。病田连作收获后不及时清除病残体,施用未腐熟农家肥,都使田间菌源增多,发病趋重。种植密度过大,偏施氮肥的田块,通风透光不良,玉米组织柔嫩,也有利于病原菌侵染发病。一般耐旱的和果穗苞叶长而包得紧的较抗病。早熟种较晚熟种发病略轻。

(3)防治要点:

①摘除病瘤。在玉米生长期间,结合田间管理,应将发病部位的病原菌“瘤子”,在病瘤未变色时进行人工摘除,用袋子带出田外进行集中深埋或焚烧销毁,减少田间菌源量。切不可随意丢在田间。成熟的病瘤丢在田间后,病瘤产生的黑粉(病原菌)会随风、雨漂移,再次感染玉米幼嫩组织,直到玉米完全成熟。实践证明,摘除销毁病瘤是防治玉米瘤黑粉病的最好措施之一。

②加强栽培管理。避免偏施氮肥:及时灌溉,特别是抽雄前后加强灌溉;及时防治玉米螟等害虫;尽量减少机械损伤。

③药剂防治。在玉米抽雄前10天左右,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可减轻再侵染为害。

转载请注明:微语农言 » 玉米瘤黑粉病防治技术

了解更多农资产品应用技巧,欢迎添加农业技术指导员交流,微信号:weinongziwang
免责声明:文中使用技术仅供阅读,应用可能存在风险,请自行结合实际情况酌情考虑。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互联网,不知原作者未能署名请见谅,如有异议请联系处理。微语农言,微农资网关注农资那些事儿!http://www.weinongzi.com
喜欢 (1)or分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