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星瓢史
主要包括马铃薯瓢虫和酸浆瓢虫。前者又叫大二十八星瓢虫,后者又叫小二十八星瓢虫或茄二十八星瓢虫。
【为害症状】在黄河以北以马铃薯瓢虫为主,黄河以南、长江以北地区马铃薯瓢虫、茄二十八星瓢虫混合发生,而长江以南地区则以茄二十八星瓢虫占绝对优势。可为害马铃薯、茄子、番茄等茄科蔬菜。两种瓢虫均以成虫和幼虫为害叶片,幼虫在叶背啃食叶肉,仅残留一层表皮,呈网状,或形成许多不规则透明的四纹和褐色斑痕。老熟幼虫和成虫为害全部叶片,仅剩下主叶脉;有时还能为害果实和嫩茎,严重时只剩下茎秆。还取食花瓣、萼片和果实,茄子果实被害,被啃食部分变硬,带有苦味,影响品质。成虫早晚静伏,白天觅食、迁移、交配、产卵。尤以中午前后,气温25℃左右时活动最盛。成虫具假死性,一遇惊扰即行坠落。马铃薯瓢虫成虫必须取食马铃薯叶片才能顺利完成生活史。
【防治方法】清洁越冬场所,及时处理收获的马铃薯、茄子残株,减少越冬虫源。利用成虫的假死性,可以拍打植株使之坠落在盆中,进行人工捕杀。卵成块产在叶背上,且颜色鮮艳,易于发现,可及时摘除叶片。在收获后清除残株落叶,深翻土地,以消灭越冬成虫。药剂防治掌握在越冬成虫迁入作物地和幼虫孵化盛期喷药防治,因为幼虫在二龄后才分散到其他叶片上为害,可用90%敌百虫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5%氯氯菊酯乳油1000~1500倍液、2.5%溴氯菊酯乳油3000倍液、2.5%鱼藤乳油500~800倍液、2.5%氯氟氰菊乳油2000~2500倍液、40%毒死蜱(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喷酒,每隔6~7天喷药1次,连续喷施2~3次。
棉铃虫
【形态识别】成虫体长15~17毫米,翅展26~28毫米。前翅颜色变化较多,雌蛾前翅赤褐色或黄褐色,雄蛾多为灰绿色或青灰色斑纹较模糊,中横线由肾形纹下斜、末端达环状纹的正下方;亚外缘线波形幅度较小,与外横线之间呈褐色宽带,带内有清晰的白点8个;外缘有7个红褐色小点排列于翅脉间:外缘线后伸,达肾形纹正下方。后翅灰白色,翅脉褐色,中室末端有褐色斜纹,外缘有1条茶褐色宽带纹,带纹中有9个牙形白斑。雄蛾腹末抱握器毛丛呈一字形。成长幼虫体长35~45毫米,各节上均有毛片19个。体色变化很大,有淡绿色、绿色、黄白色、淡红色、黑紫色等。头部黄色,两根前胸侧毛连线与前胸气门下缘相切或相连,背线、亚背线和气门上线较体色深,气门多呈白色。卵近半球形,顶部稍隆起,高大于宽,卵孔不明显,中部通常有26~29条纵棱达底部。初产卵黄白色或翠绿色,近孵化时变为红褐色或紫褐色。蛹体长17~20毫米,纺锤形,第五至第七腹节前缘密布比体色略深的刻点,腹部末端有臀刺两根,其基部离得较开。
【为害症状】俗称青虫、钻心虫、钻桃虫等。寄主很多,我国已知有90多科200余种,在蔬菜上主要为害辣椒、番茄、茄子、豆类、瓜类、锦葵科植物及玉米等。以幼虫为害嫩茎、嫩叶,钻入果内蛀食,咬食果肉、种子。初孵幼虫先为害嫩芽及花蕾,幼蕾受害后,苞叶张开,变成黄绿色,2~3天后脱落。三龄后钻蛀果实,虫粪排至孔外,虫体尾部常露在果外。四至五龄幼虫有转果为害的习性,一头幼虫有时可为害3~5个果实,果实被害后,造成落果、腐烂,影响产量和品质。6~9月均可发生虫害。幼虫老熟后从植株果实上落至地面,钻入土表3~5厘米的土层或土缝中化蛹。棉铃虫属鳞翅目夜蛾科,属喜湿喜温性害虫。成虫白天大多栖息在植株丛间叶背、花冠等阴暗处,傍晚开始活动,飞翔力强,对黑光灯趋性强,对杨树枝的清香气味也有趋化性。有较明显的趋嫩性,生长势旺、枝叶幼嫩茂密的植株易着卵。
【防治方法】秋翻地可消灭部分越冬蛹,且能阻止成虫羽化出土,使其窒息。结合整枝等农事操作人工消灭卵粒。于成虫盛发期选带叶畅柳树枝剪成30~50厘米长、5~10枝一捆的把,插在田间,每667米20捆,清晨用塑料袋套住枝把捕杀。还可以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每3公顷1只。要抓住孵化盛期至二龄盛期,幼虫尚未蛀人入果内的适期防治,番茄百株卵量20~50粒或百株有三龄幼虫达5~13头,用药间隔7天左右。药剂可选用棉铃虫多角体病毒500~700倍液、5%氟铃脲1000~2000倍液、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250~300倍液、48%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2.5%功夫菊乳油3000倍液、2.5%溴氰菊酯、2.5%功夫、10%氯氰菊酯、5%高效氯戊菊酯20%氯戊菊酯、2.5%联苯菊酯乳油2000~4000倍液喷雾。卵孵初期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
烟青虫
【形态识别】成虫体色黄褐色。前翅横线、纹线清晰,前伸中横线向后斜伸,但不达肾形纹正下方,外横线较直,仅达肾形斑边缘,后翅黄褐色,棕黑色宽带中段内侧有一条平行线。卵半球形,高小于宽,稍偏,表面纵棱不达底顶部。幼虫前胸侧气门前下方1对毛的连线远离气门的下缘。其余与棉铃虫相同,主要为害辣椒、黄秋葵、烟草。幼虫蛀食蕾、花、果,也食害嫩茎、叶和芽,果实被害后引起腐烂而大量落果。
【防治方法】参考棉铃虫
棉小造桥虫
【形态识别】成虫体长14~17毫米,前翅黄褐至暗褐色,翅面基半部淡黄色,满布红褐色小点,外缘中部向外突出折成一角,肾状纹呈暗褐色,环状纹白色褐边,内横线棕色,并与中横线末端接近。外横线棕色,锯齿形,甚弯曲。卵扁圆形,顶部隆起,底部较平,青绿色。幼虫体长21~31毫米,体灰绿色、黄绿色等,头淡黄绿色或绿色,无花斑。亚背线、气门下线均为白色,中间有白色断续斑纹;毛片黑褐色,中、后胸两侧各有毛片5个,腹部第一至第六节各有4个,第七至第九节各有3个。蛹红褐色,头顶中央有一乳状突起,臀棘短而宽,两侧延伸为尖细的角状突起,上有3对刺。
【为害症状』幼虫咬食叶片,有时也食嫩果,受害器官被毁,不能充分生长发育,影响产量。
【防治方法】参考棉铃虫。
转载请注明:微语农言 » 茄果类蔬菜害虫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