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农资网,关注农资那些事儿,分享农作物种植技术,植保技术,病虫害防治小技巧,关注微农资网微信号weinongziwang

黄瓜菌核病的症状,防治方法

农技问答 微语农言 1819℃ 0评论

黄瓜菌核病

症状与诊断:

黄瓜菌核病寄主范围广,除为害黄瓜外,还可为害番茄、甜(辣)椒、茄子、蚕豆、豌豆、马铃薯、胡萝ト、菠菜、芹菜及多种十字花科蔬菜,主要发生在中管棚和连栋大棚保护地栽培黄瓜上。黄瓜菌核病主要为害茎基部和果实,也能为害茎蔓和叶,在黄瓜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生。

幼苗期发病,在近地面幼茎基部出现水渍状病斑,很快病斑绕茎一周,造成环腐,幼苗猝倒。茎染病,发病部位主要在茎基部和茎分权处,发病初始产生水渍状淡绿色小斑,扩大后呈淡褐色,病茎软腐。湿度高时病部长出一层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受害后病部表面或茎杆髓部受破坏,形成白色菌丝体和黑色菌核,病部以上茎蔓和叶凋萎枯死。菌核鼠糞状,圆形或不规则形,早期白色,以后外部变为黑色,内部白色。果实染病,发病初在幼果脐部,呈水渍状腐烂,果表长白色棉絮状菌丝及形成黑色粒状菌核。叶片染病,初呈水渍状斑,扩大后成灰褐色近圆形水渍状软腐,边缘不明显,并产生白色棉絮状菌丝,后期产生黑色鼠粪状菌核。

病菌以菌核在土壤中和病株残余组织内及混杂在种子中越冬或越夏。菌核一般可存活2年左右。在环境条件适宜时,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子囊盘散放出的子囊孢子借气流传播蔓延,侵染衰老叶片或未脱落的花瓣,穿过角质层直接侵入,引起初次侵染。侵入后病菌破坏寄主的细胞和组织,扩散和破坏邻近未被病原物侵染的组织,并通过病、健株间的接触,进行重复侵染。病叶与健叶、茎秆接触,带病花落在健叶上,病菌就可以扩展而使健全的茎叶发病。最适感病生育期为开花结果期至采收中后期。长江中下游地区黄瓜菌核病的主要发病盛期,春季在3~5月,秋季在9~12月。早春多雨或梅雨期间多雨的年份发病重;晚秋多雨、湿度偏高的年份发病重。

瓜

防治方法:

①种子处理:播种前在50℃的温汤中浸种10分钟,立即移入冷水中冷却,晾干后催芽播种,即可杀死混杂在种子中的菌核。

②清洁田园:及时打老叶和摘除留在果实上的残花,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或剪去病枝病果,带出棚外集中烧毁或深埋。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体,深翻土壤,防止菌核萌发出土。

③茬口轮作:与水生蔬菜、禾本科及葱蒜类蔬菜隔年轮作。

④加强管理:合理密植,控制中管和连栋大棚保护地栽培棚内温、湿度,及时通风排湿,尤其要防止夜间棚内湿度迅速升高,这是防治本病的关键措施。

⑤注意合理控制浇水和施肥量;浇水时间放在上午,并及时开棚,以降低棚内湿度。特别在春季寒流侵袭前,要及时加盖小环棚塑料薄膜,并在棚室四周盖草帘,防止植株受冻。苗床定期适时用药防治:秧苗移栽前一定要做到带药移栽,不移栽病、弱苗。

⑥土壤消毒:每平方米用50%多菌灵粉剂8~10克,与干细土10~15千克拌匀后撒施,消灭菌源。

①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3~4次,重病田视病情发展,必要时还要增加喷药次数。药剂可选用43%戊唑醇悬浮剂2000~3000倍液、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乙烯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倍液、50%异菌腺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1000倍液等。春季遇连续阴兩,中管棚保护地栽培黄瓜棚内可选用百菌清烟熏剂每标准棚(长30米X宽6米)100克,先开棚排湿20分钟后再进行闷棚熏蒸。

扩展阅读:

瓜类疫病症状与诊断:

幼苗以生长点和嫩茎部发病为主,病部呈暗绿色水渍状、缢缩,近土表处茎基部则明显缢缩,上部叶片萎蔫青枯死亡,后全株枯死。成株期在茎基部和节部发病,病部鎰缩扭折,在病部以上叶片枯菱。叶片受害,呈暗绿色水渍状斑点,后扩展成近圆形大病斑,湿度大时造成全叶腐烂,干燥时病斑边缘为暗绿色,中为褐色,干枯易碎。果实被害,呈暗绿色水渍状病斑凹陷,很快扩展到全果,后皱缩软腐,表面长出灰白色稀疏霉状物,并有腥臭味。茎基部受侵害时,出现纺锤状凹陷的暗绿色水渍状病斑,基部腐败时,患部以上全部枯死。

防治方法:

实行瓜地与非瓜地作物2年以上的轮作,尤其是水旱轮作,杜绝土壤残留的菌源;加强开沟排水,降低湿度;发病前用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65.75%唑菌酮・锰锌可分散粒剂800~1200倍液喷药保护;发病初期用64%嗯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2%霜霉威水剂400~600倍液、68%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600~800倍液、10%6氰霜唑悬浮剂20000~3000倍液、72%霜脲・锰锌可性粉剂600~800倍液、52.5%嗯唑菌酮・霜氯可分散粒剂2000~3000倍液。每隔7~10天喷一次,交替使用3~4次,雨后要补喷。

转载请注明:微语农言 » 黄瓜菌核病的症状,防治方法

了解更多农资产品应用技巧,欢迎添加农业技术指导员交流,微信号:weinongziwang
免责声明:文中使用技术仅供阅读,应用可能存在风险,请自行结合实际情况酌情考虑。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互联网,不知原作者未能署名请见谅,如有异议请联系处理。微语农言,微农资网关注农资那些事儿!http://www.weinongzi.com
喜欢 (3)or分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