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灰霉病
症状与诊断:
本病除在茄子上发生外,还为害番茄、甜(辣)椒、黄瓜、生菜、芹菜、草莓等20多种作物。主要为害叶片、茎秆和果实,苗期至成株期均可染病。幼苗染病,子叶先枯死,然后发展到茎上,缢缩折断死亡,真叶上产生半圆形至圆形的轮纹斑,呈褐色,后期田间湿度高时病部可密生灰霉。成株期染病,开始在叶缘产生水渍状特大斑,后发展为近圆形的褐色轮纹斑,高湿时表面产生大量灰白色霉层,病重时叶片干枯。茎秆染病,发病初始产生水渍状小斑,扩展后呈长椭圆形、淡褐色病斑,表面生灰白色霉层。
果实染病,主要为害幼果,发病初始在蒂部产生水渍状斑,扩大后病斑凹陷,褐色软腐,在病部表面密生灰色或灰白色的霉层,呈不规则轮纹状排列,染病后一般不脱落。病菌发育适宜温度为20~28℃,最适感病生育期为始花至坐果期。大棚、温室等保护地在12月至翌年4-~5月间,湿度大、温度适宜时有利于灰霉病的发生;特别是春季阴雨连绵、气温低、关棚时间长、通风换气不良,极易引发病害,若种植过密,会加重灰霉病的发生和蔓延。江、浙及长江流域茄子灰霉病的主要发病期在12月至来年6月,2月中、下旬至4月中旬是发病盛期,以早春发病为重。
茄子褐纹病
症状与诊断:
茄子褐纹病仅为害茄子,是茄子发生普遍而严重的侵染性病害,因其危害大,故又称茄子疫病。幼苗受害,多在茎基部出现近棱形的水渍状斑,后变黑褐色四陷斑,环绕茎部扩展,导致幼苗猝倒,稍大的苗则呈立枯、病部上密生小黑粒。成株受害,叶片出现近圆形至不规则灰褐色斑,斑面轮生小黑粒;主茎或分枝受害,出现不规则灰褐色至灰白色病斑,斑面密生小黑粒,严重的茎枝皮层脱落,造成枝条或全株枯死:茄果受害,果面出现椭圆形至不规则形大斑,斑中部下陷,边缘隆起,病部具明显云纹或轮纹,其上亦密生针头大的小黑粒,病果易落地变软腐,挂留枝上易失水干腐成僵果。高温多雨的季节和天气有利于本病的发生流行,在南方菜区,6~8月的高温多雨季节极易诱发病害流行。此外,地勢低洼、排水不良、土质黏重的田块,或株间郁蔽、过施氮肥、植株生长过旺以及连作的田块,发病往往较重。
防治方法:
注意挑选无病、生长健壮和园艺性状优良的植株作留种株,收获时从无病果中采种。播前种子必须消毒,并做好床土消毒(参照综合防治)。提倡与非茄科作物轮作)。于发病前或发病初期交替喷施75%百菌清十70%硫菌灵(1:1)1000~1500倍液,或试用40%氟硅唑乳油或25%腈菌唑乳油8000倍液,或50%甲羟嗡水剂1500倍液,3~4次,隔7~15天喷一次,采果前10~15天停止用药。
转载请注明:微语农言 » 茄子灰霉病、褐纹病的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