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纹枯病俗称“花足秆”,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近年来由于水稻栽培的改制,以及栽培管理水平和施肥量的提高,稻纹枯病发生日趋严重。一般早稻发病重于单季晚稻和后季稻,轻者影响谷粒灌浆;重引起株枯萎倒伏,不能抽穗,或抽穗不结实;严重田块减产可达五成以上。
(一)、水稻纹枯病识别与发生:
稻纹枯病是一种高温、高湿的病害,一般在分蘖末期开始发病,圆秆拔节到抽穗期盛发。发病初期,先在近水面的叶鞘上发生椭圆形暗绿色的水渍状病斑,以后逐渐扩大成为云纹状,中部灰白色,潮湿时变为灰绿色。病斑由下向上扩展,逐渐增多。叶上病斑与叶鞘病相似。穗颈受害变成湿润状青黑色,严重时全穗枯死。高温高湿时,病部的菌丝在表面集结成团,先为白色,以后变成黑褐色的菌核,成熟后易脱落,掉入土中。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丝体和菌核在病稻草和其他寄主残体上越冬。第二年菌核随灌水漂浮在水面上,附着于稻株上,在温度适宜时生出菌丝,侵入叶鞘,引起发病;然后病部生出的的菌丝向稻株上部或邻近稻株蔓延。
(二)、水稻纹枯病发病条件:
(1)过度密植,过多或过迟追施氮肥,水稻徒长嫩绿;灌水过深、排水不良,通气透光差,田间湿度大,加速菌丝的伸长和蔓延,都有利于发病。
(2)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发病最盛,田间小气候在25℃~32℃时,遇连续阴雨,病势发展特别快。
(3)矮杆多穗的品种因分蘖多,叶片密集,容易感病。
(三)、水稻纹枯病防治措施:
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特别是注意肥水管理,对有严重发病趋势的田块使用药剂保护。
1、农业防治
(1)、减少菌源:稻田深耕,将病菌的菌核深埋土中,稻田整地,减少菌源:稻田深耕,将病菌的菌核深埋土中,稻田整地灌水后,捞去浮渣以减少发病来源。结合积肥,铲除田边杂草,消灭病菌的野生寄主。
(2)、加强栽培管理:以合理密植为中心,采取相应肥水管理措施,施足基肥,根据苗情适时施追肥,增施磷钾肥;生长前期,浅水勤灌,中期适时搁田,后期干湿湿,使水稻稳长不厘、后期不贪青、不倒伏,增强植株抗病力。
2、药剂防治
一般掌握在发病初期进行第一次用药,以后每隔10天左右再喷一次,具体应根据当时天气及病情发展趋势而定。药剂可选用:每666.7平方米用15%井岗霉素A可溶性粉剂70克,或6%井网·蛇床素可湿性粉剂80克,或20%井网·蜡芽菌悬浮剂100克,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期对水40~50千克喷雾。对于发病严重地块,每666.7平方米可选择240克/升噻呋酰胺悬浮剂20毫升喷雾防治。
转载请注明:微语农言 » 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