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农资网,关注农资那些事儿,分享农作物种植技术,植保技术,病虫害防治小技巧,关注微农资网微信号weinongziwang

小麦红蜘蛛防治技术

植保技术 微语农言 1669℃ 0评论

小麦红蜘蛛,也称麦蜘蛛、火龙、红旱、麦虱子等,属蛛形纲、蜱螨目。是一种对小麦为害性很大的昆虫,我国麦区均有分布。主要有麦圆蜘蛛和麦长腿蜘蛛两种。近年来,随着冬季干旱少雨、气温偏高,“暖冬”现象不断出现,小麦红蜘蛛越冬基数逐年增加,加上红蜘蛛虫体较小,易被忽视,使得红蜘蛛为害程度日益加重,已成为北部麦田主要害虫,春秋两季为害麦苗,成、若虫都可为害,对小麦产量影响大,减产幅度1%~5%。

形态特征:

1.麦圆蜘蛛

(1)成虫。雌成虫体卵圆形,体长0.6~0.98毫米,体宽0.43~0.65毫米,体黑褐色,体背有横刻纹8条,在体背后部有隆起的肛门。足4对,第1对足最长。

(2)卵。麦粒状,长约0.2毫米,宽0.1~0.14毫米,初产暗红色,以后渐变淡红色,上有五角形网纹。

(3)幼虫和若虫。初孵幼螨足3对,等长,身体、口器及足均为红褐色,取食后渐变暗绿色。幼虫蜕皮后即进入若虫期,足4对,体形与成虫大体相似。

2.麦长腿蜘蛛

(1)成虫。雌成虫形似葫芦状,黑褐色,体长0.6毫米宽约0.45毫米。体背有不太明显的指纹状斑。背刚毛短,共13对,纺锤形,足4对,红色或橙黄色,均细长。第1对足特别发达,中垫爪状,具2列黏毛。

(2)卵。越夏卵呈圆柱形,橙红色,直径0.18毫米,卵壳表面被有白色蜡质,卵的顶部覆盖白色蜡质物,形似草帽状。卵顶有放射形条纹。非越夏卵呈球形,红色,直径约0.15毫米。初孵时为鲜红色,取食后变为黑褐色,若虫期足4对,体较长。

小麦

发生特点:

麦长腿蜘蛛每年发生3-4代,完成1个世代需24~46天,平均32天。麦圆期蛛每年发生2-3代,完成1个世代需4680天。两者都是以成虫和卵在植株根际和土缝中越冬,翌年2月中旬成虫开始活动,越冬卵孵化,3月中下旬虫口密度迅速增大,为害加重,5月中下旬麦株黄熟后,成虫数量急剧下降,以卵越夏。10月上中旬,越夏卵陆续孵化,在小麦幼苗上繁殖为害,12月以后若虫减少,越冬卵增多,以卵或成虫越冬。麦长腿蜘蛛喜干早,生存适温为15~-20℃,最适相对湿度在50%以下。麦圆蜘蛛多在8时以前和16时以后活动。不耐干早,生活适温8-15℃,适宜湿度在80%以上。遇大风多隐藏在麦丛下部。两种红蜘蛛均以孤雌生殖为主,有群集性和假死性,均靠爬行和风力扩大蔓延为害,所以在田间常呈现出从田边或田中央先点片发生、再蔓延到全田发生的特点。成虫、若虫均可为害小麦,以刺吸式口器吸食叶汁,首先为害小麦下部叶片,而后逐渐向中上部蔓延。受害叶上最初出现黄白色斑点,以后随红蜘蛛增多,叶片出现红色斑块,受害叶片局部甚至全部卷缩,变黄色或红褐色,麦株生育不良,植株矮小,穗小粒轻,结实率降低、产量下降,严重时整株干枯。

防治方法:

加强农业防治,重视田间虫情监测,及时发现,及早防治,将麦红蜘蛛消灭于点片发生时期。

1.农业防治

采用轮作倒茬,合理灌溉,麦收后深耕灭茬等降低虫源。加强田间管理。

一要施足底肥,保证苗齐苗壮,并要增加磷钾肥的施入量,保证后期不脱肥,增强小麦自身抗病虫害能力。

二要及时进行田间除草,对化学除草效果不好的地块,要及时采取人工除草办法,将杂草铲除干净,以有效减轻其为害。实践证明,一般田间不干旱、杂草少、小麦长势良好的麦田,小麦红植株很难发生。

2.化学防治

小麦红蜘蛛虫体小、发生早且繁殖快,易被忽视,因此应加强虫情调查。从小麦返青后后开始每5天调查1次,当麦垄单行单尺有虫200头或上部叶片20%面积有白色斑点时,即可施药防治。检查时注意不可翻动需观测的麦苗,防止虫体受惊跌落。防治方法以挑治为主,即哪里有虫防治哪里、重点地块重点防治,这样不但可以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防治成本,还可提高防治效果。小麦起身拔节期于中午喷药,小麦抽穗后气温较高10时以前和16时以后喷药效果最好,药剂喷等要求均匀周到、匀速进行。如用拖拉机带车载式喷雾器作业,要用二挡匀速进行喷雾,以保证叶背面及正面都能喷到药剂。药剂可用1.8%阿维菌素5000~6000倍液,防治效果好,可达90%以上。其次是15%哒螨灵乳油2000~3000倍液、20%扫螨净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喷雾。

转载请注明:微语农言 » 小麦红蜘蛛防治技术

了解更多农资产品应用技巧,欢迎添加农业技术指导员交流,微信号:weinongziwang
免责声明:文中使用技术仅供阅读,应用可能存在风险,请自行结合实际情况酌情考虑。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互联网,不知原作者未能署名请见谅,如有异议请联系处理。微语农言,微农资网关注农资那些事儿!http://www.weinongzi.com
喜欢 (1)or分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