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农资网,关注农资那些事儿,分享农作物种植技术,植保技术,病虫害防治小技巧,关注微农资网微信号weinongziwang

小麦赤霉病防治方法

植保技术 微语农言 1690℃ 0评论

小麦赤霉病分布为害:

小麦赤霉病别名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小麦赤病在全世界普遍发生,主要分布于潮湿和半潮湿区域,尤其气候湿润多雨的温带地区受害比较严重。

小麦赤霉病症状:

从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其中为害最严重的是穗腐。小麦扬花时,初在颖片上产生水浸状泼褐色斑,新扩大至整个小穗,小穗枯黄。湿度大时,病斑处产生粉红色胶状霉层,后期其上产生密集的蓝黑色小颗粒。用手触摸,有突起感觉,籽粒干瘪并伴有白色至粉红色霉。

病原该病由多种镰刀菌引起。有 Fusarium  graminearum称禾谷镰孢, F avenaceum称燕麦镰孢,F. culmorum称黄色镰孢, F. moniliforme称串珠镰孢,F acuminatum称税顶镰孢等,都属于半知菌亚门真菌。优势种为禾谷镰孢( F graminearum)其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有隔膜3~7个,顶端钝圆,基部足细胞明显,单个孢子无色,聚集在一起呈粉红色黏稠状。小型孢子很少产生。

小麦

小麦赤霉病发生規律:

小麦赤霉病菌腐生能力强,在北方地区麦收后可继续在麦秸、玉米杆、豆秸稻桩、稗草等植物残体上存活,并以子囊売、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各种寄主植物的残体上越冬。土壤和带病种子也是重要的越冬场所。病残体上的子囊売和分生孢子以及带病种子是下一个生长季节的主要初侵染源。种子带菌是遣成苗的主要原因,而土壤中如有较多的病利于产生茎基腐症状。小麦抽融后至扬花末期最易受病菌侵染(此时正遇病残体上子囊孢子产生的高峰期),乳熟期以后,除非遇上特适宣的阴雨天气,一般很少侵染。子囊孢子气流和风雨传播,孢子落在麦上后萌发产生菌丝,先在颖壳外側蔓延后经颖片缝隙进入小穗内并侵入花药。侵入小穗内的菌丝往往靠花药残骸或花粉粒作为营养并不断生长繁殖,进而侵害颖片两侧薄壁细胞以至胚和胚乳,引起小穗凋萎。小穗被侵染后,条件适宣,3-5天即可表现症状。

然后菌丝逐渐向水平方向的相邻小穗扩展,也向垂直方向穿透小穗轴进而侵害穗轴输导组织,导致侵染点以上的病穗出现枯萎。潮湿条件下病部可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和雨水传播,进行再侵染。小麦赤霉病虽然是一种多循环病害,但因病菌侵染寄主的方式和侵染时期比较严格,穗期靠产生分生孢子再侵染次数有限,作用也不大。穗枯的发生程度主要取决于花期的初侵染量和子囊孢子的连续侵染。对于成熟参差不齐的麦区,早熟品种的病穗有可能为中晚熟品种和迟播小麦的花期侵染提供一定数量的菌源。迟熟、颖壳较厚、不耐肥品种发病较重,田间病残体菌量大发病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黏重土壤,偏施氮肥、密度大,田郁闭发病重。

小麦赤霉病防治方法:

防治小麦赤霉病应采取以农业防治和减少初侵染源为基础,充分利用抗病品种,及时喷酒杀菌剂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播种时要精选种子,播种量不宜过大,合理种子处理是防治芽腐和苗枯的有效措施。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200g、15%粉锈灵可湿性粉剂160g湿拌100kg种子。

小麦扬花初期,田间有零星发病是防治小麦赤霉病的防治适期,间隔7~10天再喷1次、连喷3-4次。可用60%多菌灵盐酸盐可湿性粉剂70-90g/亩、40%多菌灵・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125g/亩、50%多菌灵可混性粉剂40-60g/亩、70%甲破・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498g/亩、30%戊唑・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8-27g/亩、28%烯肟・多菌灵(烯肟菌胺・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20g/、42%甲基硫菌灵・苯歴甲环唑可湿性粉剂40-60g/亩、36%多菌灵・咪鲜可湿性粉剂40-60g/亩、36%三氯异氯尿酸可湿性粉剂50-70g/亩、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50g/亩、25%丙环唑乳油40ml/亩,对水30-40kg喷雾。

转载请注明:微语农言 » 小麦赤霉病防治方法

了解更多农资产品应用技巧,欢迎添加农业技术指导员交流,微信号:weinongziwang
免责声明:文中使用技术仅供阅读,应用可能存在风险,请自行结合实际情况酌情考虑。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互联网,不知原作者未能署名请见谅,如有异议请联系处理。微语农言,微农资网关注农资那些事儿!http://www.weinongzi.com
喜欢 (3)or分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