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菜蛾又叫菜蛾、方块蛾,幼虫叫小青虫、吊死鬼、吊丝虫、两头尖,属于鳞翅目,菜蛾科,是十字花科蔬菜重要害虫,其中以萝卜、水萝卜、甘蓝、花椰菜、油菜、芥菜等受害严重。
一、分布
世界性的十字花科蔬菜重要害虫,各省均有分布,长江流域及以南为害尤为严重。
二、危害特点
小菜蛾以幼虫为害叶片,小龄幼虫食量小,仅啃食叶肉,叶面造成小洼坑,有时头部可潜在叶组织内为害;幼虫稍大后多在叶背面取食叶肉留下一面表皮,成透明斑状如同“小天窗”,3~4龄以后可将叶片吃成孔洞或缺刻,严重的菜叶成网状。还可为害留种菜的嫩茎幼荚及籽粒,直接影响产量。
三、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6-7mm,翅展12-15mm,前后翅细长,缘毛很长,前翅前半部有浅褐色小点,中间从翅基至外缘有一条三度弯曲的黑色波状纹,后面部分灰黄色;停歇时两翅覆盖于体背成屋脊状。
卵:长约0.5mm,宽0.3mm,椭圆形,出产时淡黄色,具光泽。
幼虫:出孵时深褐色,后变为绿色。体纺锤形。成熟幼虫体长约10 mm。
蛹:体长6-8 mm,颜色变化大,初化蛹绿色,渐变淡黄绿色,最后灰褐色。外被薄茧。
四、生物学习性
1. 成虫习性:
昼伏夜出,羽化、取食、交尾、产卵等,多在晚上,趋光性较强。
成虫飞行力不强,但可随风远距离迁移。
性诱力强。
产卵:雌成虫羽化后即可交尾,交尾后当晚就能产卵,卵在夜间产于叶背近叶脉的凹陷处,散产或3‐5粒聚集在一起。
成虫寿命一般为11-28天,雌虫寿命长于雄虫。
2. 幼虫习性:
幼虫昼夜都能孵化,共4龄,初孵幼虫钻入叶片上下表皮之间,啃食叶肉或在叶柄、叶脉内蛀食,形成细小遂道。微农资,关注农资那些事儿,分享农资市场动态,传播农资技术。1龄末或2龄初从潜道退出,取食下表皮厚叶肉,形成透明斑;3、4龄后将叶片吃成孔洞或缺刻。幼虫性活泼,受惊扰时可扭曲身体后退;或吐丝下垂,待惊动后再爬至叶上。
3. 抗药性:
世界著名抗药性害虫,能很快对各种化学药剂及生物制剂产生抗性。
五、发生规律
全国各地普遍发生,1年生4~19代不等。在北方发生4~5代,长江流域9~14代,华南17代,台湾18~19代,世代重叠。在北方以蛹在残株落叶、杂草丛中越冬;在南方终年可见各虫态,无越冬现象。全年内为害盛期因地区不同而不同,东北、华北地区以5~6月和8~9月为害严重,且春季重于秋季。在新疆则7~8月为害最重。微农资,关注农资那些事儿,分享农资市场动态,传播农资技术。在南方以4~6月和9~11月是发生盛期,而且秋季重于春季。
小菜蛾发育最适温度为20~30℃。此虫喜干旱条件,潮湿多雨对其发育不利。此外若十字花科蔬菜栽培面积大、连续种植,或管理粗放都有利于此虫发生。在适宜条件下,卵期3~11天,幼虫期12~27天,蛹期8~14天。
六、预测预报
小菜蛾的虫情调查主要包括每年冬至到元旦及3月上旬进行的冬前和冬后虫口基数调查以及3月中旬至11月中旬田间种群数量动态系统调查。
常用虫态历期法对小菜蛾主要危害代发生期进行预测。根据灯诱和性诱及田间出现的发蛾盛期,用卵历期预测卵孵盛期,即卵孵盛期=发蛾盛期+产卵前期+卵历期。微农资,关注农资那些事儿,分享农资市场动态,传播农资技术。根据田间数量系统调查,当田间实查卵孵化率达20%左右时,为第1防治适期;卵孵化率达50%左右为第2防治适期。
七、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合理布局,尽量避免大范围内十字花科蔬菜周年连作,以免虫源周而复始,对苗田加强管理,及时防治。收获后,要及时处理残株败叶可消灭大量虫源。
2、物理防治:小菜蛾有趋光性,在成虫发生期,可放置黑光灯诱杀小菜蛾,以减少虫源。
3、生物防治:用小菜蛾性引诱剂诱杀成虫。采用小菜蛾诱芯,配套三角屋式(或船式)诱捕器。微农资http://www.weinongzi.com,微农资微信号weinongziwang一般每亩建议设置小菜蛾诱捕器5个(性信息素),悬挂至高于作物顶部20cm处,原则上外围密,中间稀,定期检查诱虫板,粘满的诱虫板需要更换。
4、药剂防治:选用高效低毒杀虫剂。小菜蛾对农药易产生抗性,必须注意轮换使用不同类型的农药品种,或与生物农药交替使用,以延缓抗性的产生。防治适期应掌握在卵盛孵至2龄幼虫发生期。
5、综合治理:强调作物布局的策划,药剂防治和生物防治的协调应用,充分发挥天敌等自然致死因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