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蝗虫
在蔬菜上为害的主要有中华稻蝗、短额负蝗。
形态识别:
中华稻蝗,成虫雄体长15~33毫米,雌虫19~40毫米,黄绿、褐绿、绿色,前翅前缘绿色,其余淡褐色,头宽大,卵圆形,头顶向前伸,颜面隆起宽,两侧缘近平行,具纵沟。复眼卵圆形,触角丝状,前胸背板后横沟位于中部之后・前胸腹板突圆锥形,略向后倾斜,翅长超过后足腿节末端。卵长约3.5毫米,宽1毫米,长圆简形,中间略弯,深黄色,胶质卵囊褐色,包在卵外面,囊内含卵10~100粒,多为30粒左右,斜列2纵行。若虫5~6龄,一龄灰绿色,头大高举,无翅芽,触角13节;二龄绿色,头胸侧的黑褐色纵纹开始显现,触角14~17节;三龄浅绿色,头胸两侧黑褐色纵纹明显,沿背中线淡色中带明显,触角18~19节,微露翅芽;四龄翅芽呈三角形,长未达腹部第一节,触角20~22节;末龄翅芽超过腹部第三节,触角23~29节。
短额负蝗别名中华负蝗、尖头蚱蜢,成虫体长20~30毫米,体色有绿色或褐色(冬型)。头额前冲,尖端着生一对触角,绿色型自复眼起向斜下有一条粉红纹,与前、中胸背板两侧下线的粉红纹衔接。体表有浅黄色瘤状突起,后翅基部红色,端部淡绿色,前翅长度超过后足腿节端部约1/3。卵长椭圆形,长2.9~3.8毫米,黄褐色至深黄色,中间稍凹陷,一端较粗钝,卵売表面有鱼鳞状花纹。卵粒倾斜排列成3~5行。若虫共5龄,体色草绿色或稍带黄色,形态基本同成虫,只是翅芽由发育不全过渡到翅芽发育逐步健全。
为害症状:
中华稻蝗主要为害水稻、菱白及其他禾本科及豆科旋花科、锦葵科、茄科等多种植物。短额负蝗主要为害白菜、甘蓝萝卜、豆类、茄子、马铃薯等多种蔬菜。初孵若虫先取食杂草,三龄后扩散为害茭白、水稻、豆类、十字花科蔬菜等。成、若虫食叶成缺刻,严重时全叶被吃光,仅残留叶脉,还可传播细菌性软腐病。长江流城年发生1代,各地均以卵块在田、荒滩、堤坝等上中1.5~4厘米深处或杂草根际、稻茬株间越冬。常年在5月中、下旬至6月中旬前后孵化,7~8月发育羽化为成虫,10月左右产卵越冬成,若虫日出活动,喜栖于地被多、湿度大、双子叶植物茂密的环境中,在灌渠两侧发生偏多。
防治方法:
稻蝗喜在田埂、地头、渠旁产卵。在冬前发生量多的沟、渠边,利用冬闲深耕晒垡,破坏越冬虫卵的生态环境,减少越冬虫卵。保护青蛙、蟾蜍,可有效抑制该虫发生。抓住三龄前蝗虫群集在田埂、地边、渠旁取食杂草嫩叶的特点,突击防治。当进入三、四龄后常转人大田,当百株有虫10头以上时,应及时喷酒50%辛硫磷乳油100倍液、20%氰成菊酯乳油或2.5%氯乳油2000~3000倍液、10%氯刻酯乳油1500倍液、2.5%高效氟氯氯乳油1500~2000倍液,间隔10天用药1次,连续2~3次。
粉虱类
为害症状:
主要为害温室、大棚及露地的黄瓜、菜豆、茄子、番茄、青椒等蔬菜,此外还为害花卉及其他农作物,寄主共计100多科近900余种。初孵若虫可短距离爬行寻找取食场所,二龄之后固定在叶背为害,开始营固定生活。由于成虫和若虫群集叶背吸食植物汁液,被害叶片褪绿、变黄、萎蔫,甚至全株枯死,并且由于分泌蜜露,严重污染叶片和果实,往往引起煤污病的发生,影响植株光合作用,此外还传播病毒病。成虫喜幼嫩的植物,聚集于背为害,趋黄色,卵散产或排列呈环状,秋末至春天为其发生盛期,暖冬发生尤为严重。春末夏初是露地白粉虱种群数量上升时期,在夏季种群数量有所下降,但至秋季又迅速上升达到高峰,至10月中、下旬由于气温下降虫口数量逐渐减少。
防治方法:
对粉虱的防治应以冬春季加强温室防治为重点,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培育“无虫苗”为关键的综合防治策略和技术。保护地秋冬第一茬扩大种植不适宜粉虱为害且耐低温的芹菜、油菜、蒜黄等,减少黄瓜、番茄的种植面积,常发地区避免黄瓜、番茄、菜豆等混栽。保护地蔬菜育苗前,先灭虫后育苗。苗房和生产温室分开,育苗前彻底熏杀残留虫口,清理杂草和残株,同时幼苗移栽前集中施药防治。在温室、大棚门窗或通风口,悬挂白色或银灰色数料薄膜条,照避成虫侵入。在粉虱发生初期,利用粉趋黄性,可在温室内设置黄板诱杀成虫,黄板底部与植株顶端相平或略高于植株顶端,每2~3米挂一块。当茬蔬菜收获后,立即清除温室内若虫的残留枝叶,中烧毁或深埋,并清除田间及温室四周杂算,在温室体的夏季密闭通风口,利用棚内50℃的高温杀死虫卵,持续2周左右。
冬季换茬时棵露1~2周,利用外界的低温也能有效杀死各虫态粉虱。鉴于粉虱繁殖迅速和易于分散,为提高总体防效,应提倡一个地区范围内联防联治,并注意治早、治少。抓住虫体发生初期虫口种群密度较低时施药。由于当前药剂没有对所有虫态都有效的种类,化学防治必须连续几次用药才能控制为害。温室内可用敌敌畏乳油加硫粉熏杀成虫。喷雾可选用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6000~8000倍液、20%啶虫脒乳油5000~8000倍液、18.1%阿维・联苯乳油1000~15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20%吡虫啉浓可溶剂5000~6000倍液。2.5%联苯菊酯乳油3000倍液每隔于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可杀成虫、若虫、伪蛹,对卵的效果不明显;如果虫量较高,可将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和联苯菊酯乳油5000倍液混用,连喷1~2次。注意交替用药和合理混配。
转载请注明:微语农言 » 蔬菜蝗虫、粉虱危害症状及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