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豆龟蝽
【形态识别】成虫体长4.3~5.4毫米,宽3.8~4.5毫米,近卵圆形,淡黄褐或黄绿色,微带绿光,密布黑褐色小刻点;复眼红褐,前胸背板有一列刻点组成的横线;小盾片基缘两端色淡,侧缘无刻点;腹部腹面两侧具辐射状黄色宽带纹;雄虫小盾片后缘向内四陷,露出生殖节。卵略呈圆桶状,横置,一端为假卵盖,微拱起,另一端钝圆;初产乳白后转肉黄色;卵产于叶片、叶柄、托叶、荚果和茎秆上呈2纵行,平铺斜置,共10~32枚,呈羽毛状排列。若虫淡黄绿色,密被黑白混生的长毛,其中以两侧的白毛为最长;若虫共5龄,三龄后体形龟状,胸腹各节(后胸除外)两侧向外前方扩展成半透明的半圆薄板。以成虫在寄主植物附近的枯枝落叶上越冬。
【为害症状】主要为害菜豆、扁豆等豆科蔬菜及大豆、绿豆等豆科作物。以成虫及若虫在茎秆、叶柄和英果上群集吸食汁液,影响植株生长发育;使叶片枯黄,茎秆瘦短,株势早衰,豆荚不实。
【防治方法】冬季结合积肥,清除田间枯枝落叶,铲去杂草,及时堆沤或焚烧,可消灭部分越冬成虫。在成虫、若虫为害期,可采用广谱性杀虫剂,按常规使用浓度喷酒,均有毒杀效果。必要时喷酒50%乙酰甲胺磷乳油1000倍液、5%氯氰菊酯乳油1000~15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000~2500倍液、10醚菊酯胶悬剂1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
红背安缘蝽
【形态识别】成虫体长20~27毫米,宽8~10毫米,棕褐色。触角第四节棕黄色。前胸背板中央具1条浅色纵带纹,侧缘直,具细齿,侧角钝圆,后胸臭腺孔和腹部背面橙红色。雌虫第三节腹板中部后稍弯曲,雄虫则相应部位向后扩延成瘤突,伸达第四节腹板的后缘。雌虫后足腿节稍弯曲,近端处有1个小齿突;雄虫后足腿节强弯曲,粗壮,内侧基部有显著的短锥突,近端部扩展成三角形的齿状突。卵长2.2~2.6毫米,略呈腰鼓状,横置,下方平坦。初产时淡褐色,以后变为暗褐色,被白粉。一龄若虫体长3~4毫米,黑色,形似蚂蚁。前、中、后胸背板后缘平直。二龄体长5~6毫米,黑色。触角第四节基部黄褐色。中胸背板后缘向后曲伸。三龄体长7~9毫米,黑或灰黑色。触角第三节基部、第四节基部1/2及末端黄褐色。中、后胸背板侧后缘向后伸展成翅芽。四龄体长10~14毫米,灰黑攻及具防治或灰褐色。触角除第一、二、三节基部和第四节基部及末端黄褐色外,其余为黑色。翅芽伸达腹部背板第二节后缘或第三节前缘。五验体长15~18毫米,灰褐或黄褐。触角除第二、三节端部为黑色外,其余为红褐色。翅芽伸达腹部背面第三节后缘或第四节前缘。
【为害症状】在蔬菜上主要为害大豆、立豆、菜豆、绿豆、四季豆、瓜类、花生等。成、若虫刺吸豆英、嫩芽汁液,致豆粒菱缩、嫩芽枯萎,影响产量和品质。
【防治方法】参考筛豆龟蝽。
二星蝽
【形态识别】成虫体长4.5~5.6毫米,宽3.3~3.8毫米,头部全黑色,少数个体头基部具浅色短纵纹,黄色,长达后端部触角浅黄褐色,具5节。前胸背板侧角短,背板的胝区黑斑前缘可达前胸背板的前缘,小盾片末端多无明显的锚形浅色斑,在小盾片基角具2个黄白光滑的小圆斑。胸部腹面污白色,密布黑色点刻,腹部腹面黑色,节间明显,气门黑褐色。足淡褐色,密布黑色小点刻。卵产于叶背面、穗芒或托叶上,数十粒排成1~2纵行,有的不规则、成虫有趋光性。
【为害症状】主要为害菜用大豆、大豆、茄、玉米等,成虫、若虫吸食大豆茎、叶柄、芽和英上的汁液,致使植株结英减少,籽粒不饱满。
【防治方法】参考筛豆色蜡
【形态识别】别名稻蛛缘蝽、稻穗缘蝽、异稻缘蝽。成虫体长16~19毫米,宽2.3~3.2毫米,草绿色,体上黑色小刻点密布,头长,侧叶比中叶长,向前直伸。头顶中央有1短纵凹。触角第一节端部略膨大,约短于长度之和。喙伸达中足基节间,末端黑。前胸背板长,刻点密且显著,洩褐色,侧角不突出较圆饨。前翅革质部前缘绿色,其余茶色,膜质部深褐色。雄虫的抱器基部宽,端部渐尖略弯曲。卵黄褐至棕褐色,长1.2毫米,宽0.9毫米,顶面观椭圆形,侧面看面平底圆,表面光滑。若虫共5龄。
【为害症状】主要为害豆科蔬菜,也为害水稻、玉米、豆类、小麦、甘蔗及多种禾本科杂草。成虫、若虫吸食汁液,影响籽粒成熟。
【防治方法】参考筛豆龟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