烯酰·乙膦铝,有效成分:烯酰吗啉+三乙膦酸铝,主要含量与剂型:50%可湿性粉剂(9%烯酰吗啉+41%三乙膦酸铝)。
产品特点:
烯酰·乙膦铝是由烯酰吗啉与三乙膦酸铝按一定比例混配的一种低毒复合杀菌剂,具有内吸治疗和预防保护双重作用,主要用于防治低等真菌性病害。烯酰吗啉是一种吗啉类内吸治疗性低毒杀菌成分,对低等真菌性病害有特效,具有治疗和保护双重活性,内吸性强,耐雨水冲刷,持效期较长。其杀菌机理是破坏病菌细胞壁膜的形成,引起孢子囊壁的分解,而使病菌死亡。对孢囊梗、孢子囊及卵孢子的形成阶段非常敏感,若在孢子囊和卵孢子形成前用药,则能完全抑制孢子的产生。但该成分连续使用易诱使病菌产生抗药性。三乙膦酸铝是一种有机磷类广谱低毒内吸治疗性杀菌成分,可在植物体内向上、下双向传导,具有保护和治疗双重作用。该成分水溶性好,内吸渗透性强,持效期较长,使用较安全。但使用浓度过高时对黄瓜、白菜有轻微药害。
适用作物及防治对象:
烯酰·乙膦铝适用于多种作物,对低等真菌性病害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目前生产中主要用于防治:黄瓜、冬瓜、甜瓜等瓜类的霜霉病,番茄晚疫病,辣椒的霜霉病、疫病,马铃薯晚疫病,烟草黑胫病,葡萄霜霉病等。
使用技术:
黄瓜、冬瓜、甜瓜等瓜类的霜霉病从定植缓苗后或病害发生初期开始喷药,7–10天1次,与不同类型药剂交替使用,直到生长后期。一般每亩次使用50%可湿性粉剂140–180克,对水45–75千克喷雾,重点喷洒叶片背面。植株较小时适当降低用药量。
晚疫病从病害发生初期或保护地栽培的遇连阴天时开始均匀喷药7–10天1次,连喷4–5次。药剂使用量同“瓜类霜霉病”。
辣椒霜霉病、疫病从病害发生初期开始喷药,7–10天1次,连喷4–5次。防治霜霉病时重点喷洒叶片背面,防治疫病时重点喷洒植株中下部。药剂使用量同“瓜类霜霉病”。
马铃薯晚疫病,从田间初见病株时或株高25–30厘米时开始喷药,7–10天1次,连喷5–7次。一般每亩次使用50%可湿性粉剂140–180克,对水60–75千克均匀喷雾。
烟苹黑胫病,从田间初见病株时立即开始喷药,7–10天1次,连喷2–4 次。一般使用50%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喷雾,重点喷洒植株中下部的茎部及茎基部周围土壤。
葡萄霜霉病,首先在葡萄开花前、后各喷药1次,预防幼果穗受害;然后从叶片上初见病斑时开始连续喷药,10天左右1次,直到生长后期,重点喷洒叶片背面。一般使用50%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喷雾。
注意事项:
不能与碱性药剂及强酸性药剂混用。连续喷药时,注意与不同类型药剂交替使用。药剂开袋未用完时,请密封后存放于阴凉干燥处,并在短期内用完。
转载请注明:微语农言 » 烯酰乙膦铝的作用,不能与哪些农药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