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农资网,关注农资那些事儿,分享农作物种植技术,植保技术,病虫害防治小技巧,关注微农资网微信号weinongziwang

斜纹夜蛾、甜菜夜蛾、银纹夜蛾为害症状,用什么药防治?

种植技术 微语农言 5515℃ 0评论

斜纹夜蛾

为害症状:

斜纹夜蛾又称斜纹夜盗蛾,俗称花虫、黑头虫。是一种暴食性、杂食性害虫,寄主范围极广,寄主多达99个科,290多种植物。以幼虫咬食叶、蕾、花及果实。在蔬菜上主要为害甘蓝、B青菜、大白菜、生菜、茄子、辣、番茄、黄秋葵、豆类、瓜类、菠菜、葱、空心菜、苋菜、马铃薯、藕、芋等。以十字花科、芋艿和水生蔬菜受害最重。卵产在叶背,初孵幼虫集中在叶背为害,残留透明的上表皮,使叶形成窗状三的后分散为害,开始逐渐四处散或吐丝下坠分散转移为害,取食叶片或较嫩部位造成许多小孔;

四龄以后随虫龄增加食量骤增,有假死性及自相残杀现象,生活习性为昼伏夜出。虫口密度高时,叶片被吃光,呈扫帚状。遇惊扰后四处爬散或吐丝下坠或假死落地。日间潜伏于残叶或土粒间或接近土面的叶下,日落前再爬出为害。取食幼苗时,可将幼苗全株吃光。四龄以上幼虫除啃食叶片外,还可钴食甘蓝、大白菜等菜球、茄子等多种作物的花和果实,钻人茄果类蔬菜果内及豆科荚内取食为害,造成烂菜、落花、落果、烂果等。大发生时可将作物连片吃光,并转移为害。取食叶片造成的伤口和污染,使植株易感染软腐病。老熟幼虫在土中。

斜纹夜蛾喜温、喜湿,是我国农业生产上的主要害虫种类之化蛹。斜纹夜蛾喜温、喜湿,是我国农业生产上的主要害虫种类之一,是一种间歇性发生的暴食性害虫,多次造成灾害性为害。在长江流域年发生5~6代,世代重叠。主要发生期在7~9月。成虫夜间活动对黑光灯有趋性,还对糖、醋、酒及发酵的胡萝ト、麦芽、豆饼、牛粪等有趋化性,白天躲藏在植株茂密的叶丛中,卵多产于植株中、下部叶片的反面,多数多层排列,卵块上覆盖棕黄色绒毛。以第二代(8月份)对秋立豆、叶菜秧苗、瓜、茄为害严重。9~10月上旬的第三代幼虫对大白菜、包心菜、花菜为害最重。

防治方法:

(1)清除杂草。

(2)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和趋糖醋性的特点,可用频振式杀虫灯和糖醋盆等工具诱杀成虫。

(3)全面覆盖大棚或大棚顶部覆盖防雨薄膜,大棚四周覆盖防虫网,使害虫无法进入大棚。

(4)根据该虫卵多产于叶背叶脉分叉处和初孵幼虫群集取食的特点,在农事操作中摘除卵块和幼虫群集叶,可以大幅度降低虫口密度。

(5)应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在卵孵高峰至低龄幼虫盛发期,突击用药。

初孵幼虫聚集在卵块附近活动,三龄后分散,因此最好在三龄前施药。斜纹夜蛾同甜菜夜蛾一样,幼虫具昼伏夜出的特性,因此以傍晚喷药为佳。最好是选在傍晚6时以后施药,使药剂能直接喷到虫体和食物上,触杀、胃毒并进,增强毒杀效果。低龄幼虫药剂可选用苜蓿夜蛾核多角体病毒(奥绿一号)600~80倍液、苏云金杆菌粉剂50倍液、5%定虫隆乳油2000~2500倍液、5%氟虫脲乳油2000~2500倍液、52.2%毒・氯氰乳油1500倍液、10%溴虫腈胶悬剂1500倍液及55%毒・氯氰乳油、40%毒死蜱(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或80%敌敌畏2000倍+2.5%功夫3000倍液、90%灭多威可溶性粉剂2000~3000倍液。高龄幼虫可用15%茚虫威悬浮剂3500~4500倍液、5%虱螨腺乳油1000倍液、24%甲氧虫酰肼乳油2500~3000倍液。

玉米

甜菜夜娥

为害症状:

甜菜夜蛾属杂食性害虫,为害青菜、花椰菜、大白菜、包心菜、波菜、芹菜、虹豆、葱、辣椒、萝ト、芦笋等作物,以幼虫为害叶片,初孵幼虫群集叶背,吐丝结网,在其内取食叶肉,留下表皮,成透明的小孔。三龄后可将叶片吃成缺刻,严重时仅余叶脉和叶柄,致使菜苗死亡,造成缺苗断垄,甚至毁种。三龄以上的幼虫还可钴蛀青椒、番茄果实,造成落果、烂果。一年发生6~7代,世代重登。一般以8月中旬至9月中旬虫口密度高。

防治方法:

目前主要以药剂防治为主,一般在一至二龄幼虫高峰时用药为宜。药剂可选用5%虱螨脲乳油1000倍液、48%毒死蜱(新农宝)乳油1000倍液、2.5%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1000~1500倍液52.25%农地乐1500倍液、90%灭多威可溶性粉剂2000~3000倍液、10%溴虫腈(除尽)500倍液,错过防治适期可选用15%茚虫威悬浮剂3500~4500倍液、5%虱螨脲乳油100倍液、24%甲氧虫酰肼乳油2530~3000倍液,隔7~10天喷1次。三龄幼虫后怕光,宜傍晚用药

银纹夜蛾

为害症状:幼虫食叶,将菜叶吃成孔洞和缺刻,并排泄粪便污染菜株。春、秋季与菜青虫、小菜蛾同时发生,呈双峰型,但虫口绝对数量远低于前两种。

转载请注明:微语农言 » 斜纹夜蛾、甜菜夜蛾、银纹夜蛾为害症状,用什么药防治?

了解更多农资产品应用技巧,欢迎添加农业技术指导员交流,微信号:weinongziwang
免责声明:文中使用技术仅供阅读,应用可能存在风险,请自行结合实际情况酌情考虑。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互联网,不知原作者未能署名请见谅,如有异议请联系处理。微语农言,微农资网关注农资那些事儿!http://www.weinongzi.com
喜欢 (1)or分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