萘乙・吲丁是由萘乙酸与吲哚丁酸复配的混剂,产品有10%可湿性粉剂,50%粉剂,2%可溶性粉剂等。与萘乙・吲乙相似,萘乙・吲丁的主要功能是促进生根,药剂经由根、叶、发芽的种子吸收后,刺激根部内鞘部位细胞分裂生长,使侧根生长快而多,促使植株生长健壮。还刺激不定根形成,促进插条生根,提高扦插成活率。因而它是广谱性生根剂,使用方法简便灵活。
(1)在水稻田使用。
干稻种用2%可溶性粉剂500~1200倍液浸泡10~12小时再浸种催芽后播种,能提高发芽率,根多、壮苗、抗病。秧苗生长,寒流来之前喷50%粉剂33000~50000倍液。可防止烂秧。
在移栽前1~3天喷50%粉剂33000~50000倍液或用50%粉剂25000~50000倍液或2%可溶性粉剂1000~2000倍液浸秧苗根部10~20分钟,可使栽插后缓苗快。
(2)在玉米田使用。
播前用10%可湿性粉剂5000~6600倍液浸种8小时或浸种2~4小时再闷种2~4小时后播种,可提高出芽率、苗齐、苗壮,气生根多,抗逆性强,增产。
(3)在其他作物田使用。
如小麦、花生、大豆、蔬菜、棉花等、都可以浸种或拌种方式处理。浸种,一般用10~20毫克/升浓度药液1~2小时再闷种2~4小时。拌种,一般用25~30毫克/升浓度药液1千克拌种子15~20千克,再闷种2~4小时。
烟草在苗期或移栽前1~2天用5~10毫克/升浓度药液喷洒,可促进新根生长、壮苗、防病。
树苗和花卉,在移栽时用25~30毫克/升浓度药液蘸苗根,或在移栽后用10~15毫克/升浓度药液顺植株灌根,可促进新根长出,提高成活率。
薯秧在栽插前用50~60毫克/升浓度药液浸蘸薯秧下部3~4厘米处,可促进生根、成活。
吲哚丁酸的作用
一、促进插条生根
1、桃树:用吲哚丁酸溶液浸泡桃树插条24小时,然后用自来水洗去插条上的药液,置于沙床中培育,保持pH值7.5,放在阴凉处,促生根,效果较萘乙酸好。用于软材插条比硬材插条好。桃树嫁接后,用吲哚丁酸溶液处理12~14小时,可促使接口愈合。
2、樱桃:用吲哚丁酸溶液,在温度保持18-21℃的条件下,浸泡欧洲甜樱桃插条24小时,能有效地诱导生根。
3、李树、梨树、苹果树等:用吲哚丁酸钾盐水溶液处理梨、李和苹果的插条,都有一定的促进生根的效果。用吲哚丁酸50%乙醇溶液快蘸李树硬材插条,促生根快。用吲哚丁酸粉剂蘸梨树插条,都能促进生根。
4、柠檬、酸橙:用吲哚丁酸溶液处理插条,促生根效果良好。
5、葡萄:用吲哚丁酸溶液处理葡萄插条8小时,能促进生根,用浓溶液快蘸葡萄软材5秒钟,发根率可达73%~100%,并能提高葡萄产量。
6、菠萝蜜:高枝压条选10~15年生结实树上的枝条,用吲哚丁酸和萘乙酸混合液处理,可促使大量生根。处理时间以8月份为好。
7、芒果:采用高枝压条,将枝条遮荫,用吲哚丁酸溶液处理,可导致100%压条生根。经遮荫及药剂处理的压条所生的初生根较多,次生根也较多。用吲哚丁酸溶液处理过的芒果压条,比不处理的含有更多糖、淀粉。对荔枝高枝压条也有同样效果。
8、啤酒花:将具有两个节的啤酒花软材插条在吲哚丁酸50%乙醇溶液中快蘸1、5、10秒种,插条的根数及干重明显增加。处理时间长短,对促生根效果无明显差异。
9、松树:松树插条在吲哚丁酸的95%乙醇溶液中快蘸5秒钟,或用吲哚丁酸粉剂(加滑石粉)处理,能使松树插条生根率与根数显著增加。浸蘸处理效果更好。
10、亚洲扁担杆:用一般扦插法繁殖不易成活,用的吲哚丁酸、萘乙酸混合液处理高枝压条,有85%的压条生根。单用不同浓度的吲哚丁酸溶液处理,分别有50%及75%的压条生根。单用萘乙酸则无效。
11、猕猴桃:用吲哚丁酸溶液浸泡中华猕猴桃软材插条,或用浓溶液快蘸猕猴桃硬材插条3~5秒钟,均可提高插条生根率。
12、油橄榄:用吲哚丁酸浸泡油橄榄插条24小时,可提高生根率达50~80%。
13、满天星、杜鹃花、倒挂金钟、蔷薇、菊花等:用吲哚丁酸溶液浸3小时,或用浓的吲哚丁酸溶液快蘸20秒钟,对满天星、杜鹃花有促进插条生根的效果。用引哚丁酸溶液处理倒挂金钟,促生根效果明显。用吲哚丁酸溶液浸蔷薇插条、浸泡菊花插条,都能促进生根。
14、侧柏、大黄杨: 用吲哚丁酸溶液浸泡插条3小时,或用浓溶液快蘸10秒钟,可促进生根。浸泡侧柏插条12小时,也有类似效果。
二、促进作物生长,增加产量
1、斑鸩菊:在开花前以吲哚丁酸水溶液喷洒植株,可显著促进植株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增加种子产量。用吲哚丁酸溶液加入到麦角菌培养液中,其生物碱产量可增加0.2~6倍。但浓度更高时对生物碱生成有抑制作用。
2、草莓:在开花时以吲哚丁酸溶液处理,可获得大量单性结实发育的果实。
三、促进种子萌发
1、花生:播种前用溶液浸种12小时,可促进开花并提高产量。
2、油桐:种子播种前在水中浸泡12小时,然后再用吲哚丁酸溶液浸泡12小时,可促进萌发。湿种子在-10℃下处理15分钟,可增加萌发速度和萌发率。
转载请注明:微语农言 » 萘乙酸与吲哚丁酸的主要作用是什么?怎样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