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类病毒病叶子症状,治疗方法
症状与诊断:
主要为害西葫芦、哈密瓜,其次是甜瓜,还为害南瓜、丝瓜、黄瓜。植株受害后,全株矮缩,叶面及果实上形成浓绿色与淡绿色相间的斑驳,瓜小或呈螺旋状扭曲,瓜面斑驳或凹凸不平,或疣状突起,风味差,味苦。叶片皱缩变小,变色,有花叶、斑驳、黄化,畸形(皱缩、疱班,蕨叶、扇叶、卷叶、叶变)及叶质硬脆。新生蔓细长,扭曲,节间短,花器发育不良,坐果困难。黄瓜苗期受害,子叶变黄枯萎;幼叶呈现浓淡绿相间的花叶或斑驳,植株矮小。成株新叶呈现黄绿相嵌状的花叶,病叶小而略有皱缩;严重时叶反卷,变硬发脆,植株下部叶片渐黄枯死。瓜条呈现深浅绿色相间的花斑,果面凹凸不平或畸形。重病株茎蔓节间缩短,簇南瓜受害,病株叶片呈现系统花叶,主要表现为叶绿素分布不均生小叶,不结瓜,常萎缩死亡。南瓜受害,病株叶片呈现系统花叶,主要表现为叶绿素分布不均匀,呈现大块浓淡绿色相间斑驳或花叶,新叶症状明显。严重时叶面凹凸不平,叶脉皱缩变形,病株顶叶与茎蔓扭曲。瓜果上有褪绿病斑。一般早期发病轻,开花结瓜后病情渐重。
甜瓜表现为系统花叶。上部叶先显症状,呈深浅绿色相间的斑驳花叶,叶小而卷,茎扭曲萎缩,植株矮化,结瓜少且小,上有深浅绿色不均的驳斑。西葫芦受害,呈现系统性斑驳、花叶,叶上有深绿色疱斑,新叶受害严重;重病株上部叶片畸形呈鸡爪状。植株矮化,叶片变小,不能展开;后期叶片枯黄或死亡。病株不结瓜或结瓜少;瓜面上有瘤状突起或环形斑,小而畸形。丝瓜受害,幼嫩叶发病,呈浅绿与深绿相间斑驳或褪绿小环斑。老叶发病则呈现黄色或黄绿相间花叶,叶脉抽缩致使叶片歪扭或畸形。严重的叶片变硬、发脆,叶缘缺刻加深,后期产生枯死斑。果实发病,病果呈螺旋状畸形,其上产生褪绿色斑。瓜类病毒病病原主要有黄瓜花叶病毒(CMV)、甜瓜花叶病毒(MM)和烟草环斑病毒(TRSV)。
黄瓜、南瓜病毒病由黄瓜花叶病毒引起,甜瓜病毒病主要由黄瓜花叶病毒或甜瓜花叶病毒引起,西葫芦病毒病由烟草环斑病毒所致。这些病毒,除甜瓜、西葫芦种子可以带毒外,一般种子不带毒。主要由蚜虫传染,整枝、理蔓也会传染。高温、日照强、干旱均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因缺肥而生长衰弱的植株容易染病。天旱,田间蚜虫盛发,发病率也增加。杂草多,距离十字花科、茄科及菠菜等菜地近的田块发病重。
防治方法:
定植期尽可能避开当地蚜虫迁飞高峰,减少传染。田间管理整枝、打枝、绑蔓、摘瓜可分批作业,先健株后病株,接触过病株的手要用肥皂水洗净,以防传播病毒。防蚜应抓育苗至定植前后,把斯虫消灭在迁飞为害之前,可采用银灰色地膜覆盖或悬挂银灰色薄膜条驱蚜。铲除杂草,及时防治蚜虫。在定植前喷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6000~8000倍液、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000015000倍液、20%呲虫啉浓可溶剂5000~6000倍液、15%吡・丁硫乳油1500倍液、5%啶虫脒乳油,2500~3000倍液,具体参考蚜虫防治方法。对于病毒病防治迄今没有有效的药剂,防治蚜虫,特别是防治苗期蚜虫是控制病毒病的关键。使用病毒钝化剂能减少感染,如20%盐酸吗啉呱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10%混合脂肪酸50~80倍液、1.5%植病灵800~1200倍液。
转载请注明:微语农言 » 瓜类病毒病的特征及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