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回升,小麦开始进入返青期,对于春节前没有来得及喷施除草剂的农户来讲,抓住当前有利时机,为小麦喷施除草剂,就成了当务之急。然而,每年都有农户在施药后,发现除草剂效果不理想,最终导致田间杂草爆发。
在浪费金钱、浪费时间和力气后,没达到除草目的的农户,自然是怀疑购买了假农药,农资店老板在面对农户质疑时,如若处理不好,便会引发诸多纠纷。甚至还会出现农资店老板雇人帮农户人工拔草的场景。那么,小麦喷施除草剂后,效果不好是怎么回事,真的是农资店销售了假农药所致吗?
小麦除草剂效果不好的3个原因
①施药方法原因
如今的农药剂型越来越先进,传统乳油类农药越来越少,而水分散颗粒剂、悬浮剂、可溶性粉剂、微胶囊悬浮剂等诸多新剂型越来越多。
和乳化性能极好的乳油剂型相比,新剂型在入水乳化性能方面就相对欠缺,农民朋友在使用时,就需要二次稀释,从而达到药水之间的充分融合。
尤其是水分散颗粒剂,如不进行二次稀释,沉淀在喷雾器底部的颗粒无法彻底融化,往往会造成两个方面后果:一是喷雾器上部药液浓度较低,除草效果不理想;二是喷雾器底部药液浓度过高,容易对农作物造成药害。
尤其对于习惯使用乳油类农药的老年群体,在使用新剂型农药时,一定要二次稀释,从而确保药效和使用安全。
除此之外,用水量过少,也是造成除草效果不好或者药害产生的主要因素。
以小麦常见除草剂6%双氟磺草胺+唑草酮举例,亩用量一般为20毫升,如果兑水30斤稀释后喷雾,每年都有药害和效果不好的反馈出现,主要原因就是稀释浓度过高,施药过重或重复施药的区域会产生唑草酮药害。
而双氟磺草胺还具有一定的封闭作用,用水量过少,达不到药液有效接触地面,由此造成封草效果较差。
此外,由于药水量较少,难免会有杂草遗漏,这也是造成除草不彻底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亩用量不变的前提下,兑水60斤进行稀释,充足的药水量,就解决了药害和施药不均所带来的杂草遗漏问题。
②认识不足原因
市场上小麦除草剂组合之所以琳琅满目,除了突显差异化外,更多的还是强调对某种抗性杂草的偏重。
如杂草抗性较小的麦田,可采取苯磺隆+二甲四氯或双氟磺草胺+唑草酮配方,这也是性价比极高的两款小麦除草剂。
但这样的除草剂,若用在杂草抗性较大的田块,就达不到防治效果了,尤其是田间抗性猪殃殃、婆婆纳爆发的田块,必须采取唑草酮+氯氟吡氧乙酸+双氟磺草胺的配方组合,为加强对其它杂草的防除,还可添加苯磺隆或二甲四氯。
所以,若对自家田块杂草种类和抗性程度把握不准,就容易造成无效施药现象发生。
③气候因素
为小麦喷施除草剂,对气温的要求是日平均气温要达到6℃,但这个平均气温有个前提,就是最低气温不能低于2℃,一旦在低温条件下施药,不但药效不能完全发挥,由于小麦自身解毒能力降低,还会形成诸多药害发生。
在低温状态下,含有二甲四氯成分的除草剂,同样是一种浪费,因为二甲四氯只有在15℃以上时,才能发挥出最强除草优势。
小麦高效除草的注意事项
①不要连续使用同一种除草剂,以防杂草产生抗药性。
②小麦杂草,往往具有个体区域性爆发特性,即某个区域的播娘蒿是主要杂草,某个区域猪殃殃是主要杂草。
农民朋友一定要认清田间杂草种类,这是对症下药、获取理想除草效果的主要途径。
③对于二次稀释的补充:剂型为悬浮剂的农药,尤其是含量高的小包装,农民在二次稀释的同时,也要注意把包装袋涮洗干净,如果只是采取挤压法,包装袋内残留的药液看似不多,但对整个包装剂量来说,残留的药量可能达到20%左右。
这个残留量,足以影响除草剂效果表现了。
④选择正规购药渠道,农民朋友在购买除草剂时,应选择当地正规且口碑较好的农资店,如果对某些除草剂企业品牌有相应了解的农户,也可选择购买品牌除草剂,以防购买到质量低劣的除草剂。
文章来源:一条农资
转载请注明:微语农言 » 小麦除草剂效果不好的几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