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语农言、微农资网,关注农资那些事儿,分享农作物种植技术,植保技术,病虫害防治小技巧,关注微农资网微信号weinongziwang

大豆紫斑病的发病原因防治方法

农技问答 微语农言 2080℃ 0评论

大豆紫斑病症状与诊断:

主要为害叶、茎、豆荚和豆粒,苗期和成株期均可染病。苗期染病,出苗后子叶上产生褐色至赤褐色圆形斑,云纹状。叶片染病,初始时产生紫红色圆形小点,散生,扩展后受叶脉限制形成多角形或不规则形褐色或浅灰色病斑,叶背有部分叶脉呈紫色,潮湿时病斑上能产生黑色霉层。茎秆染病,初始时产生红褐色斑点,扩大后病斑呈长条状,严重时病斑深紫色,上生稀疏的灰黑色霉层。豆莢染病,病斑红褐色,不规则形,边缘不明显,病莢内层生不规则形紫色斑。豆粒染病,形状不定,大小不一,仅限于豆粒表皮,不深入内部,在脐部四周形成浅紫色不规则形病斑,严重的整个豆粒变为紫色,有的龟裂。最适感病生育期为大豆开花结英期,长江中下游主要发病盛期在4~7月。

大豆紫斑病病原与发生规律

Cercosporakikuchii称菊池尾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病菌以菌丝体潜伏在种皮内或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如播种带菌种子,引起子叶发病,病苗或叶片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大豆开花期和结荚期多雨气温偏高,均温25.5—27℃,发病重;高于或低于这个温度范围发病轻或不发病。连作地发病重。大豆结荚期多雨,病害发生重,病株下部荚发病率比上部荚高、受害重。种植密度过大、通风透光不良,发病重。

大豆

大豆紫斑病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潜伏在种皮内或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 大豆紫斑病病叶残体上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如播种带菌种子,引起子叶发病,病苗或叶片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大豆开花期和结荚期多雨,气温偏高,均温25.5~27℃,发病重;高于或低于这个温度范围发病轻或不发病。连作地及早熟种发病重。

大豆紫斑病防治方法:

开花始期、蕾期、结荚期、嫩荚期是防治紫斑病的关键时期。可喷施下列药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一600倍液;50%多菌灵·乙霉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每亩喷药液35—40kg,均匀喷施。

从无病留种株上采收种子,选用无病种子,并进行种子处理,用0.3%的50%福美双拌种,也可用2.5%咯菌唑悬浮剂10毫升,加水150~200毫升,混匀后拌种5~10千克包衣后播种。大豆收获后及时进行秋耕,以加速病残体腐烂,提倡与非豆科蔬菜隔年轮作,减少初侵染源。在叶发初期和开花结英期每隔7~10天防治一次,连续2~3次。药剂可选用50%多霉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5%异菌脲・锰锌・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转载请注明:微语农言 » 大豆紫斑病的发病原因防治方法

了解更多农资产品应用技巧,欢迎添加农业技术指导员交流,微信号:weinongziwang
免责声明:文中使用技术仅供阅读,应用可能存在风险,请自行结合实际情况酌情考虑。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互联网,不知原作者未能署名请见谅,如有异议请联系处理。微语农言,微农资网关注农资那些事儿!http://www.weinongzi.com
喜欢 (2)or分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