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农资网,关注农资那些事儿,分享农作物种植技术,植保技术,病虫害防治小技巧,关注微农资网微信号weinongziwang

小麦苗期田间管理方法

种植技术 微语农言 2839℃ 0评论

苗期管理:

小麦前期也叫苗期,一般是指小麦出苗到起身期这段时间。苗期是以长叶、长根、长蘖的营养生长为中心。一般情况下,出苗后半个月左右开始发生分蘖,11月上中旬进入分蘖第一盛期:;初生根不断伸长,并发生分枝,次生根随分蘖发生而发生;茎节分化完毕,但不伸长;近根叶数目不断增多,单株叶面积逐渐增大,植株体迅速壮大。到起身期,分蘖几乎全部出现,此期是决定单位面积穗数的重要时期,尤其是冬前分蘖成穗率高,是决定穗数的关键时期。冬前小麦的生理代谢以氮代谢为主,光合产物合成与积累量相对较少。该阶段虽然对肥、水的需求量不多,但肥、水在形成壮苗过程中的作用却不可忽视。前期管理的主攻方向是:在全苗、匀苗的基础上,促根、增蘖、促弱控旺、培育壮苗;协调幼苗生长与养分贮藏的关系,使幼苗安全越冬;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提高冬前分蘖成穗率,狠抓穗数,为穗大粒多打好基础。

一、播种后苗情观察

(ー)根的观察

主要观察初生根和次生根条数、入土深度及形态特征。记录其条数和人士深度。观察时期分为:第一叶展开期、三叶期、越冬期、起身期、拔节期等。小麦的根系属于须根系,由初生根和次生根组成。

(二)叶的观察

主要观察叶的组成、大小、颜色及变化、群体叶面积系数等。

1.叶的形态观察

小麦植株上的叶有两种:一种是不完全叶,只有叶鞘。主茎的第一片叶叫胚芽鞘,分蘖的第一片叶叫分蘖鞘。另一种是完全叶(真叶、绿叶),由叶片、叶鞘、叶耳、叶舌、叶枕5个部分组成。普通叶顶端尖锐(第一普通叶顶端较钝),距叶尖3厘米左右有一缢痕(叶痕),基部收缩,整个叶片略呈长方形(披针形),左右不对称。叶色有深绿(墨绿)、绿、浅绿等颜色。叶的大小亦随品种、地力、气候和栽培条件的不同而有差异,一般单叶叶面积为5-15平方厘米。叶位越高,发生越晚,叶面积越大。正常播种情况下1/O-3/O(“O”代表主茎)面积逐次增加,它们受籽粒大小的影响较大:5/O叶面积日小病害防治与修断色图大于3/O;越冬前后的5/0-6/0,以及返青时最早抽出的7/O-8/O叶面积较小,甚至比4/0还小(因其受冬季低温影响);自此以后,叶出生越晚,其面积越大,一般以倒2叶的面积为最大,旗叶比倒2叶小(也有旗叶最大者)。不同集位间,叶面积因位升高面降低。主茎叶面积在单株叶面积中所占比例较大,面分蘖叶的比重较小。小麦主茎叶片总数因品种、播期和栽培条件的不同而不同。我国北方各麦区,在适宜播期内,主茎总叶数一般为12~14叶,冬前和冬后各出生6-7片。春性品种叶数少,半冬性和冬性品种叶数多。早播由于营养生长期长,叶片数较多。在河北省中南部,适播期以后每晚播7天,叶少1片。在土壤干旱或缺氮时,主茎叶数较少。主茎叶数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冬前叶数的不同。

小麦

2、叶的功能观察

观察记录主茎各叶出现时间,各时期功能叶的数量,节位。抽穗后观察叶片衰老(落黄)变化过程。一片叶的功能期是指其从完全展开到衰老(变黄30%)所持续日数的长短。麦株上的叶片自下而上发生,随生育时期的推进,老叶衰亡,新叶再生,一个叶片可以发挥其功能的时间是有限的。在某个生育时期中,任一单茎(主茎或蘖)只有4~5片绿叶(功能叶)。每片叶从叶尖露出到完全展开在冬前需5~15天,春季需10~18天。一株上两个相邻叶片出现的在冬前为10-30天,越冬始期至返青为20-50天,拔节15天。叶片功能期一般为30-100天。一般最初几叶(1/O~4/O)的功能期较短,为30天左右或更短;返青后出现的叶片光合30-60天。根据叶片光合产物对各器官的贡献将其分为3组。

(1)近根叶组。着生在分蘖节上,这组叶在拔节前定型,所合成的营养物质主要供根系、分蘖、中部叶片和基部茎节的形成或生长所需,同时也供幼穗早期分化所需。

(2)茎穗叶组。它包括冬后1~2片上位近根叶和2~-3片中部茎生叶及各分蘖的同伸叶。起身、拔节至挑旗期间是其主要功能期。穗叶组叶片的光合产物供茎秆生长和充实、上部叶片的形成和穗的进一步分化发育所需,是实现壮秆、大穗的关键。

(3)粒叶组。它包括旗叶、旗下叶(倒2叶)等,这组叶的光合产物主要是供花粉发育、开花受精和籽粒灌浆与成熟所需。籽粒的大小、饱满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这组叶的面积大小、功能期长短和光合能力强弱。

(三)分蘖规律的观察

分蘖即小麦的分枝,它是小麦的重要特性之一。

(1)分蘖穗是构成产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大田条件下,分穗占0-30%,高产田可达60%。

(2)分蘖是看苗管理的重要指标。生产上可根据分蘖多少、叶蘖发生的相关性等及早区别出壮、弱、旺三种苗情,以便分类管理。分蘖又是衡量幼苗壮弱的指标。

(3)群体的自动调节过程主要通过分蘖进行。这是因为分蘖对外界条件的反应比主茎敏感,良好条件下分蘖发生多且生长健壮,条件不良时分蘖首先受到抑制。生产上即使基本苗相差悬殊,但通过肥水调控,最后亩成穗数可以很接近,就是利用了分蘖的这种自调作用。

(4)分蘖有再生作用。在分蘖期,小麦不仅在分蘖节处发生次生根,而且还能形成许多分蘖幼芽,以适应各种不良的环境条件而保持自身的生存。当主茎和分蘖遭受雹灾、冻害等

而死亡时,即使这时分蘖期已经结束,只要条件适宜仍可再生新蘖并形成产量。

转载请注明:微语农言 » 小麦苗期田间管理方法

了解更多农资产品应用技巧,欢迎添加农业技术指导员交流,微信号:weinongziwang
免责声明:文中使用技术仅供阅读,应用可能存在风险,请自行结合实际情况酌情考虑。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互联网,不知原作者未能署名请见谅,如有异议请联系处理。微语农言,微农资网关注农资那些事儿!http://www.weinongzi.com
喜欢 (2)or分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