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中期管理措施(方案)
1、起身期至拔节期的管理
起身期的管理应合理控制分蘖两极分化,保证合适的成穗数,促进小花的发育为增粒数奠定基础。起身期肥水的作用:
一是能促进大蘖成穗,提高分蘖成穗率,但也会导致小蘖退化推迟,恶化群体。
二是促进小花分化,减少不孕小穗数。三是有利于茎叶生长,促进基部节间的伸长和顶部3片时的生长,有利于增加灌浆期光合产物,提高粒重,但也可能造成叶面积过大而郁蔽及基部节间过长面引起倒伏。因此,起身期肥水对群体小的麦田弊少利多;对群体适中的麦田利弊皆有;对群体大的麦田有弊无利。
在返青期未施肥水的前提下,一般生产水平的麦田,可以在起身期浇水施肥。追氮量可以是总施氮量的1/3-1/2。对于苗稀、苗弱的麦田,要适当提早施起身肥水,提高成穗率。施用起身肥水的时间,可以掌握在刚出现空心蘖时进行。群体健壮的高产田和群体过大的旺苗田,可以控制不施肥水,以促进分两极分化,改善群体下部受光条件。对旺苗可以进行深中耕,切断浮根,促进小蘖死亡。以后新根长出,有利于起身期以后的生长发育。起身期镇压,对旺苗和壮苗有控制作用,对正常首和弱苗可以促进小蘖赶上大蘖。镇压要在分蘖高峰已过、分开始两极分化、节间未伸出地面前进行。地湿、早晨和阴天都不要镇压。起身期也是喷酒矮壮素、多效唑、壮丰安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控制倒伏的重要时期。旱地麦田在起身期要进行中耕除草,防旱保墒。
2、拔节期的管理
拔节期肥水能显著减少不孕小穗和不孕小花数,提高穗粒数;能增大旗叶面积,延长上部叶片功能期,有利于籽粒形成和灌浆;促进第三、四、五节间伸长,有利于形成合理株型和大穗。
由于拔节期肥水对三个产量构成因素都有利,因此除了前期肥水过多、群体过大过旺的以外,都应该施用拔节肥水。技节期肥水的时间:瘦地、弱苗、起身期未施肥水的可以提前到雌蕊分化期(春4叶伸出);肥地、壮苗和旺苗以及起身期肥水较晚的弱苗,可以推迟到药隔分化期(春5叶伸出)进行。
3、孕穗期管理
此阶段正值四分体形成,对水分敏感,是水分临界期。由于此时小花集中退化,保证肥水可以促进花粉粒正常发育,减少小花退化,提高结实率,增加穗粒数;保证孕穗期肥水还可以延长灌浆期间绿色部分的功能期,积累较多的光合产物,有利于灌浆,提高粒重。因此,对旺苗、高产壮苗、晚播麦田均应不晚于孕穗期浇水。对拔节期及以前各时期未追肥或追肥过少、麦叶发黄、有脱肥表现的,可以补施少量氮肥。这次补肥不但有利于开花和灌浆,还能提高籽粒中的蛋白质含量,改善籽粒品质。
4、春季肥水的综合运筹
春季麦田苗情变化复杂,应针对具体苗情具体分析,制定相应的肥水管理措施。高产肥地一般要求稳定穗数,争取粒数和粒重,肥水重点应放在起身拔节期,尤其是拔节期。一般大田以穗数为主攻方向,兼顾粒数和粒重,肥水重点应在起身拔节期而偏重于起身期。个别瘦地、弱苗肥水重点还应提前到返青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