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农资网,关注农资那些事儿,分享农作物种植技术,植保技术,病虫害防治小技巧,关注微农资网微信号weinongziwang

小麦锈病的发生与防治方法

种植技术 微语农言 6260℃ 0评论

小麦锈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

小麦锈病,俗称黄疸病,为典型的远程气传真菌病害,分为条锈病( Wheat stripe rust)、叶锈病( Wheat leaf rust)、杆锈病( W heat stem rust)三种,为小麦生产为害最大的一类病害,苗期以叶锈病为主为害,小麦孕穗期以后以叶锈病和条锈病混发为主,兼有秆锈病为害。

症状特征:

三种锈病症状的共同特点:是在受侵叶片或秆上出现鲜黄色、红褐色或深色的夏孢子堆,破裂后,孢子散开呈铁锈色,故而得名。

三种锈病症状上最主要的区别:条锈病的夏孢子堆最小,与叶同方向列成旋线条状,鲜黄色,故又称黄锈病。叶锈病的大小居中,散生,红褐色,故又称褐锈病。秆锈最大,散生,深褐色,故又称黑锈病。条锈和叶锈的冬孢子堆小且不裂:秆锈的冬孢子堆大且易破裂,三种冬孢子均为黑色。群众形象的区分三种锈病说“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大斑。

小麦叶锈病:主要为害小麦叶片,有时也可为害叶鞘和茎秆。叶片受害,产生许多散乱的、不规则排列的圆形至长椭圆形橘红色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后,散出黄褐色夏孢子粉。夏子堆较秆锈病小而较条锈病大,夏孢子堆一般不穿透叶片,多发生在叶片正面。后期在叶背面散生椭圆形黑色冬孢子堆

小麦条锈病: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为害叶鞘茎秆、穗部。为受害后时片表面出现褪绿斑,后产生黄色疱状夏孢子堆,夏孢子堆小,长椭圆形,在植株上延叶脉排列成行,成虚线状。后期在发病部位产生黑色的条状冬孢子堆。小麦条锈病菌主要以夏孢子在小麦上完成周年的侵染循环其侵染循环可分为越夏、侵染秋苗、越冬及春季流行4个环节

小麦秆锈病:主要为害小麦茎秆和叶鞘,也可为害叶片和穗部。夏孢子堆长椭圆形,在三种锈病中最大,隆起高,黄褐色,不规则散生。秆锈菌孢子堆穿透叶片的能力较强、导致同侵染点叶正反面均出现孢子堆,且背面孢子堆比正面大。成熟后表皮大片开裂并向外翻起如唇状,散出锈褐色夏孢子粉。后期产生黑色冬孢子堆,破裂产生黑色冬孢子粉(图3-9)。翌年小麦返青后,越冬病叶中的菌丝体复苏扩展,当旬均温上升至5℃时显症产孢,如遇春雨或结露,病害扩展蔓延迅速,引致春季流行,成为该病主要为害时期。在具有大面积感病品种前提下,越冬菌量和春季降雨成为流行的两大重要条件。如遇较长时间无雨、无露的干旱情况,病害扩展常常中断。。因此早春发生春早的地方发病轻,只有早春低温持续时间较长,又有春雨的条件发病重。品种抗病性差异明显,但大画积种植具同一抗源的品种,由于病菌小种的改变,往往造成抗病性表失。

玉米

发生规律:

1、小麦条锈病

小麦条锈病在我国西北和西南高海拔地区越夏。越夏区产生的夏孢子经风吹到广大麦区,成为秋苗的初浸染源。在冬季平均气温低于-7~-6℃时,病菌不能越冬。春季在越冬病麦苗上产生夏孢子,可扩散造成再次侵染。造成春季流行的条件为:大面积感病品种的存在;一定数量的越冬菌源;3-5月的雨量,特别是3、4月的雨量过大;早春气温回升较早。

2、小麦叶锈病

小麦叶锈病在我国各麦区一般都可越夏,越夏后成为当地的主要浸染源。冬季在小麦停止生长但最冷月气温不低于0℃的地方,病以体眠菌丝体潜伏于麦叶组织内越冬,春季度适宜时再随风扩散为害。叶锈菌侵入的最适温度为15-20℃。造成叶锈病流行的因素主要是当地越冬菌量、春季气温和降水量以及小麦品种的抗感性。

3、小麦秆锈病

秆锈菌以夏孢子传播,夏孢子萌发侵入温度要求为331℃,最适18-22℃。小麦秆锈病可在南方麦区不间断发生,这些地区是主要越冬区。主要冬麦区菌源逐步向北传播,由南向北造成为害,所以大多数地区秆锈病流行都是由外来菌源所致。除大量外来菌源外,大面积感病品种、偏高气温和多雨水是造成流行的因素。

防治措施:

三种锈病是分别由柄锈菌属的三种真菌侵染引起,病菌冬孢子对小麦没有侵染作用,而以夏孢子随气流远距离传播侵染小麦。夏孢子不能在已死亡的麦草上腐生存活,必须在活的麦株上繁殖和生存,因此春夏季在我国自南向北、秋冬季又自北向南随气流作远距离传播的夏孢子,是此病的初次侵染菌源。该病是气传病害,必须采取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药剂防治和栽培措施为辅的综合防治策略,才能有效地控制其为害。

1、农业防治

(1)、因地制宜种植抗病品种,这是防治小麦锈病的基本措施。

(2)、适期播种,适当晚播,不要过早,可减轻秋苗期条锈病发生。

(3)、小麦收获后及时翻耕灭茬,消灭自生麦苗,减少越夏菌源,减轻小麦的发病程度。

(4)、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搞好氮磷钾合理搭配,增强小麦抗病力。速效氮不宜过多、过迟,防止小麦贪青晚熟,加重受害。(5)合理灌溉,土湿度大或雨后注意开沟排水,后期发病重的需当灌水,少产量损失。

2、药剂防治

(1)、药剂种。用种子重量0.03%(有效成分)三唑酮,即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克拌麦种150千克或12.5%特谱唑可湿性粉剂60-80克拌麦种50千克。

(2)、叶面喷雾。结合小麦中后期“一喷三防”进行防治,15%三唑80-100克或43%戊唑醇20毫升+10%吡虫啉20-30克或2.5%高效氯氰菊酯100毫升+99%磷酸二氢钾50~60克对水30-45千克均匀喷雾。用于防治条锈病、白粉病、小麦穗蚜。小麦拔节至孕穗期:病叶普遍率达2%~4%,严重度达1%时,开始喷酒20%三唑酮乳油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25%丙环唑乳油2000倍液,做到普治与挑治相结合。小麦锈病、叶枯病、纹枯病混发时,于发病初期,亩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35克,对水50~80升喷施效果优异,既防治锈病,又可兼治叶枯病和纹枯病。

转载请注明:微语农言 » 小麦锈病的发生与防治方法

了解更多农资产品应用技巧,欢迎添加农业技术指导员交流,微信号:weinongziwang
免责声明:文中使用技术仅供阅读,应用可能存在风险,请自行结合实际情况酌情考虑。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互联网,不知原作者未能署名请见谅,如有异议请联系处理。微语农言,微农资网关注农资那些事儿!http://www.weinongzi.com
喜欢 (7)or分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