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农资网,关注农资那些事儿,分享农作物种植技术,植保技术,病虫害防治小技巧,关注微农资网微信号weinongziwang

播种期、播种量、灌水对小麦品质有什么影响?

种植技术 微语农言 1758℃ 0评论

据报道,晚播一般比早播的籽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有所提高,但籽粒产量明显下降,致使蛋白质产量随之降低。河南省驻马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新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和商丘县(今商丘市雎阳区)分别于1983-1984年进行了不同播期对小麦的籽粒品质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在一般的播期幅度范围内(10月初至10月下句)、籽粒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随着播期的推迟,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而籽粒中淀粉的含量则与此相反、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蒋纪芸等(1988)进行的播期试验结果表明,随播期的推迟、籽粒产量呈下降趋势,而蛋白质、赖氨酸和湿面筋含量均比对照(早播)有所增加,但也不是越晚越好。播种期对品质有一定影响,但远没有肥料的影响明显。根据高瑞玲试验结果分析,在品种适宜播期范围内,走上限与走下限蛋白质含量相差并不明显,只有在大幅度推迟播期到1月时,蛋白质含量才会有明显提高,表明播期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是不同步的,对于产量较高的适宜播期,对提高品质不一定合适,而利于提高品质的播期,产量一般较低。

小麦

播种量对小麦品质影响方面的研究较多,杨永光等1989年试验的结果表明,在播种量7.5千克/亩以下时,随播种量的增加产量逐新増加,超过7.5千克/亩,产量下降,而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上升。进一步分析表明,产量和品质指标呈显著负相关。播种量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效应相反,而且对产量的影响程度大于对品质的影响程度。总之,播种量对品质有一定影响,但是,时常伴随品质的提高而产量下降,二者存在一定矛盾,在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播量对品质的影响有一定差别。从试验结果来看,在土壤肥力条件较高时品质受播量的影响较小。所以,增施肥料,培肥地力,是稳定提高小麦品质的最有效途径

水分对小麦品质的影响是复杂的。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在正常年份,灌水可以增加小麦籽粒产量,但蛋白质含量有所下降。小麦生育期水分不足,尤其是生育后期适当的水分胁迫,促使料粒蛋白质含量增加,但产量有所降低。许多试验证明,蛋白质含量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多面递减。灌水对品质的影响与降水量有很大关系,兼水年适当灌水可提高产量和蛋白质含量,丰水年适当少灌也可提高将粒蛋白质含量,灌水过多对将粒蛋白质积累不利。灌水要与施肥相结合。在充足的氯素营养状况下灌水才能保证蛋白质含量的提高,与后期施氮影响蛋白质含量是一致的。在湿润条件下。高肥比中、低肥处理极显著地提高了蛋白质的含量。在干早条件下,高、中、低肥处理间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差异均极显著。说明施肥量在不同水分条件下对粒蛋自质含量均有正向影响,而且在干旱条件下施肥,对增加杆粒蛋白质含量的作用比湿润条件下更大些。水分只是在施肥量较高时才能显放影响籽粒蛋白质含量。

灌水过多造成将粒蛋白质含量下降的原因主要是营养体大量生长,需要大量氮,此时如供氮不足,会造成籽粒蛋白质含量下降。另一个原因是受湿温度影响,湿度大,温度低,籽粒蛋白质积累较困难。在肥料充足的条件下,适当灌水可以使产量和品质同步提高。在较干旱时,肥料充足可使蛋白质含量提高。肥料不足时,干旱和湿润都使蛋白质含量降低。在生产中合理灌水还要看小麦的品种类型,对于加工饼干、糕点的小麦,适当增加灌水次数,降低蛋白质含量是必要的。

转载请注明:微语农言 » 播种期、播种量、灌水对小麦品质有什么影响?

了解更多农资产品应用技巧,欢迎添加农业技术指导员交流,微信号:weinongziwang
免责声明:文中使用技术仅供阅读,应用可能存在风险,请自行结合实际情况酌情考虑。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互联网,不知原作者未能署名请见谅,如有异议请联系处理。微语农言,微农资网关注农资那些事儿!http://www.weinongzi.com
喜欢 (2)or分享 (0)